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7013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 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工程参数标定与应用

    李杰;冯德成;任晓丹;万增勇;

    介绍了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利用我国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标定了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的基本参数.通过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对素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合理修正,使之可以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通过自主研发,将混凝土随机损伤模型嵌入到结构分析软件ABAQUS以及OpenSees之中,对不同类型的结构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可以理想地模拟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力学行为,为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2017年08期 v.45 1099-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长期效应的同步算法

    陈亮;

    首先根据建立的随转坐标系下考虑滑移组合梁单元平衡方程,结合初应变法得到组合梁收缩徐变等效节点力有限元列式.然后基于随转列式全量法,利用总体坐标系与随转坐标系下变量间转换矩阵,获得界面滑移平面组合梁单元收缩徐变与几何非线性同步考虑的实用算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实现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材料非线性算法上的分离,收缩徐变仅在随转坐标系下考虑,几何非线性通过转换矩阵考虑.最后,结合算例说明考虑滑移的组合梁几何非线性与收缩徐变之间存在着耦合作用.

    2017年08期 v.45 1108-1113+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地震频谱特性对独塔斜拉桥纵向地震响应影响

    易江;刘闯;李建中;

    以一座实际的独塔斜拉桥为背景,分别以速度脉冲波和实际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研究了不同频谱特性地震输入下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速度脉冲对独塔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特别是当地震动峰值速度(VP)与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aP)比值较大时,速度脉冲波的周期与主梁第一阶竖弯振动周期接近,塔柱、梁体、拉索和支座等受力明显增加,并可能出现支座脱空和拉索松弛等现象.进一步研究了支座脱空和拉索松弛现象,结果表明,支座脱空和拉索松弛对主梁位移、拉索索力和支座竖向反力等响应的影响较大,不考虑支座脱空和拉索松弛可能会低估梁体位移和拉索的地震响应.

    2017年08期 v.45 1114-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光气候区的日照时数特征及变化规律

    杨春宇;汪统岳;陈霆;马俊涛;

    利用1988—2012年中国34个主要城市的日照时数值,从光气候分区的视角,采用线性拟合和累积距平的分析方法.对我国Ⅰ~Ⅴ类光气候区近25年的日照时数总量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光气候区年总日照时数层次分布明显,Ⅱ类至Ⅴ类光气候区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只有Ⅰ类光气候区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各类光气候区四季日照时数分布大体与年总量相似,各季节分布略有不同,但气候区四季日照时数的变化速率则各不相同.该研究为我国各类光气候区的日照时数特征及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也为我国建筑采光照明及节能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数据.

    2017年08期 v.45 1123-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交通运输工程

  • 智能铺面的内涵与架构

    赵鸿铎;朱兴一;涂辉招;杨轸;

    对智能铺面的内涵与架构进行诠释与定义.明确未来交通的发展愿景为"零伤害、零延误、零维护、零排放、零失效".为适应该愿景,借鉴智能生物体的基本要素,将智能铺面定义为由先进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主动感知、自动辨析、自主适应、动态交互、持续供能等智能能力的铺面设施.在此基础上,从基本性能、智能能力、网联服务、可持续发展特性等4个方面明确了智能铺面的功能特征,并提出了智能能力的5个等级与要求.从物理要素、信息流向、能量路径、空间位置、P2X(Pavement to X)服务等5个方面构建了智能铺面的架构.成果对指导智能铺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2017年08期 v.45 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30 min通勤可达范围的居住区分类及特征指标

    吴娇蓉;余淼;朱启政;

    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min.利用电子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二次开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的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2017年08期 v.45 1136-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智能手机的公交运行舒适性测度指标研究

    云美萍;王文;

    为量化分析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行驶平顺性以及车体振动状态对乘车舒适性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作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对速度、经纬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表征平顺性的多维变量,并以主成分分析法降维获得平顺舒适性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对高频采集的加速度数据进行傅氏变换构建振动舒适性指标.该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忽略车辆运行状态对舒适性影响的不足.通过多项Logit回归法分析调查数据表明,该研究基于智能手机采集数据所构建的舒适性测度指标值能客观反映乘客对公交运行状态的舒适性主观感知.

    2017年08期 v.45 1143-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机械、车辆与能源工程

  • 无人车运动规划算法综述

    余卓平;李奕姗;熊璐;

    回顾无人车运动规划问题.无人车的运动受微分约束,且运行环境既包括结构化的道路也包括非结构化的野地.根据具有阿克曼转向性质的车辆模型所具有的微分平坦性质,可以简化无人车的轨迹生成问题.相比直接轨迹生成法,路径-速度分解法更常用.回旋线、样条曲线、多项式螺旋线是使用较多的路径生成曲线.具有重要实用意义的两大类无人车运动规划算法分别是:以快速随机扩展树算法(RRT)为代表的基于采样的规划算法和以A*搜索算法为代表的基于搜索的规划算法.

    2017年08期 v.45 1150-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电动汽车市场接受度预测模型

    王宁;潘慧中;刘向;唐林浩;

    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理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构建了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电动汽车市场接受度预测模型,并通过Netlogo软件仿真社会网络中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过程.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取决于消费者个体初始偏好和社会网络效应的共同作用,局部网络效应的影响大于全局网络效应;选择意见领袖为初始采用者、提高初始采用者比例、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阈值等均会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度.

    2017年08期 v.45 1160-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合成射流激励频率对车辆气动阻力的影响

    崔文诗;杨志刚;王国俊;

    利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激励频率对三维地面车辆气动阻力的影响规律及其控制机理.流动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布置在车辆顶部和斜背交界处,在不同激励频率下实现车辆减阻,当频率低于90 Hz时,增大频率,阻力增大;频率高于90 Hz,随着频率的增大,阻力减小;频率达到1 500Hz时,阻力不再减小.斜背附着距离和雷诺应力分布的差异解释了气动力随不同激励频率变化的原因.不同激励频率下的频谱分析表明:合成射流控制了斜背动态附着现象,导致速度、压力和阻力系数频谱峰值皆对应激励频率.

    2017年08期 v.45 116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动车组车辆地板振动问题及其优化

    宫岛;马梦林;邓海;周劲松;

    针对某型动车组高速运行时地板振动脚感发麻问题,对该车进行了线路运行试验.通过振动传递分析与运行舒适度分析发现,车体钢结构振动经弹性支撑元件传递至地板后,在20~50Hz频率范围的振动被放大,且该频率范围覆盖了人体腿部敏感频率,导致乘坐时脚感发麻.为进一步研究地板振动放大机理,建立了包含地板的车体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原地板弹性支撑刚度参数不当,导致地板局部模态频率与车体钢结构局部模态频率接近,进而导致地板与车体底架发生局部共振现象,地板振动能量被放大.针对地板弹性支撑参数不当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地板振动发麻问题.

    2017年08期 v.45 1174-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非线性系统存在过程扰动时故障可分离研究

    郭其一;黄世泽;

    通过详细推导,论证了故障可分离是客观存在的,并就存在过程扰动的连续线性系统和连续非线性系统给出了形式上一致的系统故障可分离的条件.还结合552732QT型电力机车、韶8电力机车、SS4G-0446机车的轮对轴承故障进行了故障分离的具体实践.

    2017年08期 v.45 1183-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混流装配线车间内物料调度工位组划分优化法

    李爱平;张燕红;郭海涛;徐立云;

    基于准时制生产方式(JIT)提出对混流装配线进行工位组划分并安排配送车辆进行配送服务的优化方法.为保证混流装配线生产过程不发生缺料停产的情况,以配送车辆的承载能力与消耗工位配送时间窗为约束,配送车辆满载率与工位物料需求紧急程度为优化目标构建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单个工作日总配送次数及配送车辆数量,给出配送工位组划分及车辆调度方案.最后,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7年08期 v.45 1191-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遗传算法的空调风系统突发污染快速溯源

    曾令杰;高军;

    为了在空调风系统内突发污染发生的短时间内辨识到污染源,进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障室内人员安全,建立了不同污染场景下的风系统传感器模拟浓度数据库,基于遗传算法,以传感器模拟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差的平方为适应度函数,研究了风系统采用不同的传感器数目、不同的传感器监测位置与时间、传感器性能参数变化及节点间距对反演结果总平均相对误差(ξ)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针对某一特定风系统,经位置优化后的传感器数目越多,ξ越小,同时考虑ξ的降低幅度及传感器成本,该风系统内宜设置3个传感器;在三传感器系统条件下,溯源计算收敛子代数少且收敛时间短(<5s),可实现快速溯源;传感器监测位置与首次监测到污染物的时间对溯源误差的作用是耦合的,传感器监测误差对源位置x0反演没有影响,而传回数据时间间隔越大,源位置x0反演相对误差越大;最后风系统内节点总数存在一个适当范围兼顾全局寻优及降低计算负荷的作用.

    2017年08期 v.45 1198-1203+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太阳助秸秆沼气的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分析

    苏醒;李航;张旭;宋波;

    对徐州某太阳能辅助加热的秸秆沼气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测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秸秆运输、沼气使用以及沼液沼渣利用等各个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太阳能沼气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为0.173 MJ·MJ~(-1),碳排放为0.121kgCO_2eq·MJ~(-1)(二氧化碳当量).与天然气比较,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热值化石能源消耗仅为天然气的15.6%,单位热值碳排放比天然气系统多55.0%.与秸秆直接露天燃烧相比,秸秆沼气系统的单位秸秆质量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秸秆直接露天燃烧低59.7%.

    2017年08期 v.45 1204-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电子、计算机、控制与系统

  • 类圆规双足被动行走模型及其稳定性

    安康;刘成菊;

    研究一种两杆三质点类圆规双足被动行走模型,在行走模型上增加支撑脚横向和纵向两个自由度,以该模型为研究对象,求解被动动态行走步态,并分析其局部和全局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模型的雅克比矩阵最大特征值在单位圆内且初始状态在吸引域内时,行走步态稳定.为理解双足行走的运动机理提供指导,同时也为设计稳定、高效的双足机器人提供分析思路.

    2017年08期 v.45 1209-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行并行可重构单元阵列流水映射性能评估

    陈乃金;冯志勇;江建慧;何瑞祥;王真;

    针对粗粒度单元阵列流水映射问题,设计了三种行流水结构阵列,并分析了其执行步骤,提出了一种基于行流水阵列通用的流水映射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混合多层迭代启动间距、块间流水通信成本、块配置成本等多个因素,一组测试基准程序实验结果表明了文中算法的合理性,与多目标优化映射算法相比,该算法消耗总时延平均节省了4.0%(可重构单元阵列RCA_(4×4))和4.3%(可重构单元阵列RCA_(8×8));与满射映射相比,该算法消耗总时延平均节省了52.1%(RCA_(4×4))和56.2%(RCA_(8×8)).

    2017年08期 v.45 1218-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发布图生成模型

    王俊丽;柳先辉;管敏;

    社交网络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应用服务的同时,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资料和敏感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能泄露潜在的隐私信息.目前差分隐私保护模型对隐私泄露风险给出了严谨、定量化的表示和证明,极大地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设计了一个满足差分隐私保护的社交网络发布图生成模型,首先通过图模型表示社交网络结构,并将原图按照节点特征分类为多个子图;然后利用四叉树方法对子图的密集区域进行划分,在树的叶子节点添加满足差分隐私保护的噪声;通过子图重构的方式,生成待发布图.最后,利用度分布、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用性.

    2017年08期 v.45 1227-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节点输入策略贝叶斯网络的骨盆骨折分型研究

    李清;苏强;

    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和收集,选取骨盆骨折患者存在的18个体表特征,采用基于K2算法的贝叶斯网络方法挖掘各体表特征之间和骨盆骨折类型与体表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设计不同的节点输入策略,分析不同输入策略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基于骨盆稳定性将骨盆骨折分成A、B、C三种类型,分别找到与其直接相关的体表特征,作为判断骨盆骨折类型的依据.基于体表特征和骨盆骨折类型的分析结果,借助早期的观察及简单检查,对患者进行初步分型.

    2017年08期 v.45 1233-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数理科学与化学

  • 拟对角扩张C*-代数的性质

    范庆斋;方小春;梁月亮;

    0→J→A→B→0是一个拟对角扩张.证明以下结论:(1)如果J和B具有弱可比性质,则A也具有弱可比性质;(2)如果J和B具有强消去性质,则A也具有强消去性质;(3)如果J和B具有n-无孔性质,则A也具有n-无孔性质.

    2017年08期 v.45 1240-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满足最大值原理的熵格式计算线性传输方程

    陈荣三;苏蒙;邹敏;肖莉;

    茅德康等发展了熵格式计算一维双曲守恒型方程,熵格式具有超收敛性并且适合长时间计算.但是熵格式不满足最大值原理,在最值点处会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现象.发展了满足最大值原理的熵格式并且对一维和二维线性传输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该格式在最值点不会出现过高过低现象而且不会发生非物理振荡.

    2017年08期 v.45 1243-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工作报告

    <正>2016年,《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刊发论文质量、期刊影响力、学术传播广度与速度等方面在我国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期刊影响力指数(CI)在我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综合性科技期刊中排名第4,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精品科技期刊"。1.论文刊登情况2016年接收稿件688篇,较上年增加15篇;

    2017年08期 v.45 1096+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