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庆田;秦飞;
提出了在纵桥向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混合的新型混合梁桥结构体系,并分析比较了这种新型混合梁相对于其他形式梁桥的优势.推导了用于计算新型混合梁桥结构受力的表达式,总结了影响新型混合梁桥结构受力的关键因素,并得到这种混合梁边中跨比例与中跨结合段位置的相关关系.通过一工程实例的力学性能计算,表明此计算方法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可应用于新型混合梁的结构计算.
2013年06期 v.41 799-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廖杰洪;陆洲导;苏磊;
对一根常温和七根火灾后混凝土梁进行抗剪试验.梁三面受火,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升温2h,待冷却后进行试验.试验主要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同时对截面尺寸、受火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灾(高温)后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降低,刚度下降,极限位移增加;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承载力降低;高温对混凝土受压区影响明显;三面受火状况下,截面高度对高温后混凝土抗剪性能的影响与常温下一致.建议了抗剪承载力有限元计算方法,其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2013年06期 v.41 806-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于晔;魏红一;袁万城;
基于纤维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技术,采用考虑钢纤维影响的混凝土材料模型和考虑黏结-滑移效应的钢筋材料模型,建立了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桥墩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到钢纤维体积分数、配箍率和钢纤维混凝土区高度对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模型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延性性能等抗震能力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钢纤维可部分代替箍筋的抗震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桥墩试件的抗震性能增强;在桥墩局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达到与整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相近的抗震能力.
2013年06期 v.41 813-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顾萍;颜兆福;盛博;陈世鸣;
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栓焊连接细节,设计制作两个足尺试验构件,进行了静载、疲劳试验,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发现:纵肋螺栓接头中面外弯矩影响明显,内侧拼接板受力大于外侧;拼接板中纵向应力呈鞍状分布,两个试验构件的疲劳裂纹均在内侧拼接板的中间区域首先出现.建议栓焊接头按Eurocode中的71级或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中IX细节进行疲劳设计.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对拼接板进行优化设计,改善了栓焊接头的疲劳性能.
2013年06期 v.41 82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淡丹辉;赵一鸣;杨通;闫兴非;
基于群索索力的相异测度,提出一套可用于斜拉索索缆承重体系内力状态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桥梁的有限元分析及影响矩阵法,定义了基于极限状态的相异测度指标阈值,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获得这套指标阈值的合理取值.通过该套指标与其阈值体系的比较,建立了斜拉桥整体内力状态的评判方法.利用国内某斜拉桥建成后十年内的斜拉索索力实测资料,用上述方法对该桥进行了健康评估,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6期 v.41 826-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翔峰;倪晓静;刘佳;陆丽君;
以六种氨基酸及硝酸铵为氮源培养胞壁结合型生物破乳剂产生菌Alcaligenes sp.S-XJ-1,进而分析菌体对谷氨酸和硝酸铵的利用过程,并建立菌体的生长及氮源利用模型.结果表明:氮源种类和投量是影响菌体产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菌体对氮源的利用顺序依次为有机氮、氨态氮、硝态氮;谷氨酸为氮源时对生物破乳菌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佳,相比于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体最大比增长速率和产率系数更高,用于菌体代谢供能的氮源消耗量更低.
2013年06期 v.41 856-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洁;陈晨;陈洪斌;戴晓虎;
采用孔径10μm的浮游生物网对A水厂活性炭滤池出水的微型动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泄漏的微型动物优势种类为轮虫、线虫、寡毛类和甲壳类.在活性炭层底部增加厚度为40或50cm粒径为0.3~0.5mm的石英砂层,当流速为10~12m.h-1时,对轮虫、甲壳类和寡毛类等体型较大的微型动物能够截留55%以上,但对线虫截留率较低.建议采用10μm的微孔滤网过滤氯接触池出水,可使微型动物穿透进入供水管网的风险降低一个数量级,且工作周期达96h.
2013年06期 v.41 862-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冉;迟成龙;陈书怡;
采用八种国内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工艺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包括普通曝气工艺、水解-好氧工艺、AB工艺、A/O工艺、A2/O工艺、交替式氧化沟工艺、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和SBR工艺.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比较了这些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经济水平和工程实施三大类13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多评价因子的参数评价体系并设定其中各项因子的权值.评价采用模糊数学的改进方法,并将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2/O,A/O和交替式氧化沟三大工艺较为适用于大中型城市建设中的污水处理厂,其中A2/O的表现尤为突出.
2013年06期 v.41 869-874+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高军;宋天珩;房艳兵;陈明;
针对上海某高层办公楼纵深型地下车库空间湿热季内表面严重结露问题,在原通风系统分布式均匀排风主导的情况下,测试分析了表面结露状况.改进设计了一套诱导射流系统,兼顾墙面贴附射流和地面冲击射流效应,提高近壁气流速度和湍流换热水平,使得表面对流换热和表面温度明显升高,在湿热季车库通风时段显著改善表面结露问题.同时,该系统解决了原有系统在纵深区域CO气态污染排除不畅、呼吸区积聚浓度偏高的问题.
2013年06期 v.41 875-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叶蔚;张旭;
我国《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与国外标准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在计算方法和取值上都存在差异.针对射流风机式及竖井送排与射流风机组合式纵向通风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基于差分形式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拟合了两类典型纵向通风隧道正常运营CO浓度限值计算式.结果表明:尽管两类隧道具有不同的CO浓度分布特性,工程中可按相同的限值设计;对于长隧道,我国应设定更严格的限值标准.
2013年06期 v.41 882-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新丰;连小珉;杨殿阁;
基于全分布式汽车车身电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样品聚类分析的局域网组网优化方法.首先给出了全分布式汽车车身结构及局域网连接方法;然后将组网优化问题转化为有序样品的有限容量聚类问题,并建立了局域网组网优化模型,通过可行解空间全局搜索方法给出了该问题的求解算法;最后将该组网优化方法用于某国产公交客车的车身电器系统的全分布式设计,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2013年06期 v.41 889-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剑光;高云凯;徐成民;
提出运用轮心位移反求法求取车身载荷谱的方法.通过布置合适的传感器,采集试车场强化路面的道路载荷谱信号;建立精度满足要求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采集的道路载荷谱和多体模型进行虚拟迭代,并进行车身载荷谱的分解.结果表明,迭代后仿真信号与试验值的一致性好,随后提取的车身载荷谱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车身疲劳寿命预测.
2013年06期 v.41 895-899+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杨志刚;丁宁;李启良;庞加斌;
对空载时移动带系统所产生升力进行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两者得到的升力相差很小,表明所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利用数值计算分析移动带系统与车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车型,移动带系统给车身升力系数测量带来的影响均在0.040左右.风洞实验可利用该关系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2013年06期 v.41 900-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文健;郭俊;刘启跃;
利用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和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了LM,LMA,S1002和XP55四种车轮型面与我国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黏滑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四种车轮型面与CHN60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斑黏滑特性明显不同,车轮型面对轮轨接触斑面积、黏滑区分布、轮轨摩擦功等有较大影响;LM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蠕滑区面积和轮轨摩擦功较大,且接触斑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LMA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黏滑特性较佳,其接触斑面积、黏着区面积较大;S1002型面与CHN60匹配时的黏滑特性较XP55型面要好.
2013年06期 v.41 904-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郑俊生;邓棚;马建新;
提出了一种解决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启动的策略,将氢气和空气预混合气体在燃料电池外部进行催化燃烧,然后将燃烧后的尾气通入燃料电池阴极流场和水流场以加热燃料电池系统.基于此低温启动策略,搭建了低温启动试验平台,研究了反应物混合气流量、氢气体积分数等参数对燃料电池低温启动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反应物混合气流量或增加氢气体积分数均能缩短低温启动时间;当流量为3L.min-1,氢气体积分数为5%时,电池内部温度在540s内上升到冰点以上温度,可以初步满足低温启动的要求.
2013年06期 v.41 910-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翠;李峥嵘;赵群;汪海生;
通过构筑一个较低照度的室内空间,研究志愿者进入室内后为提高室内照度发生的行为模式,并通过实验后的访谈问卷验证志愿者实际行为与访谈时假想选择行为的一致性,分析其行为结果的主客观原因.结果表明:在较暗的室内,超过80%的志愿者通过升起遮阳帘的方式提高室内照度,16%的志愿者仅依靠人工照明,25%的志愿者同时使用照明和遮阳帘提高室内照度,实验结果与访谈结果一致,对自然采光、通风、室外视野的追求心理和长期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该行为模式的主要原因;控制开关的位置对室内人员行为模式有较大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修正后的遮阳控制逻辑图和相应的概率分布,以促进模拟过程更接近实际情况.
2013年06期 v.41 915-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忠平;吴昌甫;陆涛;夏建伟;
基于黏性牛顿流体的N-S方程,从一般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结合纤维过滤介质的积尘填充率与粉尘颗粒或气溶胶微粒沉积量,推导出纤维多孔过滤介质内粒子浓度分布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分析了过滤效率经验公式中无量纲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纤维滤料在容尘阶段过滤效率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纤维过滤介质的非稳态过滤效率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微粒的Re数均小于1,即空气的流动均处于斯托克斯区域,同时其流动状态为层流;计算得到的拦截参数为0.086~0.559.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的纤维滤料在容尘阶段的过滤效率经验公式适用于St小于1的场合.
2013年06期 v.41 920-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