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7017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

  • 损伤梁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的计算及应用

    郝效强;李杰;

    分析了基于有限元刚度法形成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截面割线柔度,研究了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理论计算损伤梁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的方法.由于不需要迭代,该方法能与经典结构非线性分析体系完全兼容.采用自主开发的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了损伤的梁单元等效节点荷载,可更准确地反映结构在强非线性阶段的实际受力情况,提高计算效率,改善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2011年09期 v.39 1253-1257+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数值分析

    贾远林;陈世鸣;王新娣;

    基于4根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试验,以通用非线性程序ABAQUS为平台,提出了用于模拟预应力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受力行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支座负弯矩区板件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等,不仅反映预应力连续组合梁整体性能,还模拟局部效应,深入揭示预应力筋内力变化、滑移效应、内力重分布、板件整体失稳及局部屈曲等复杂特性.通过对模型计算和实测结果的充分对比与校核,表明该模型用于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精细化分析具有较高精度和广泛通用性,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特性,为研究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值工具.

    2011年09期 v.39 1258-1265+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风雪共同作用下门式刚架厂房的动力稳定

    顾明;黄友钦;赵明伟;

    结合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研究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在风雪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厂房屋面上的风雪耦合作用,由风洞试验获得厂房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然后将门式刚架厂房作为空间刚架体系,利用Budiansky-Roth准则研究其动力稳定.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积雪漂移现象与屋面上气流的运动规律基本一致,不均匀积雪使门式刚架厂房在风场中的动力稳定性显著降低.

    2011年09期 v.39 1266-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地震波输入机制下的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康帅;楼梦麟;殷琳;

    设计了一个10层框架结构,直接置于振动台上进行模型试验.讨论不同输入机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在进行了土层自由场、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三种试验记录作为该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的台面输入,分别为先期试验中的振动台输入、自由场试验中的地表记录、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试验中模型结构基础上测得的记录.把试验结果与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试验结果作对比,讨论不同输入模式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土层因素,直接将基岩波作为输入,与实际误差最大,将自由场的反应作为输入时误差有所减小,而将土-结构体系基础上的反应作为输入时结构反应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但有时会低估结构的反应.

    2011年09期 v.39 1273-1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覆面板钉连接的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祝恩淳;陈志勇;潘景龙;

    通过对60个采用国产圆钉制作的轻型木结构覆面板钉连接试件进行单调加载和单向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钉连接的刚度退化和承载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除个别试件的覆面板断裂破坏外,绝大部分钉连接试件皆以M-c1屈服模式破坏,符合欧洲木结构设计规范钉连接计算对应的屈服模式;覆面板主方向与规格材木纹夹角对钉连接的承载性能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随试件放置时间的增长而减小;试件放置时间增长导致钉连接承载力和刚度下降;单向反复加载使钉连接刚度退化,而承载力略有提高,但随着反复加载次数的增加,两者都趋于稳定.通过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考虑退化的钉连接刚度计算公式.

    2011年09期 v.39 1280-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铁路轨道下盾构施工所致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

    肖立;张庆贺;

    以天津津滨轻轨天津站站———七经路站盾构施工区间工程为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在多条铁路轨道下长距离盾构掘进过程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详细分析盾构穿越导致的沿盾构方向和垂直于盾构方向的地表沉降,得出盾构施工各阶段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盾构掘进对地表的扰动范围,分析先施工隧道和后施工隧道对地表沉降的贡献差异,并探讨对铁路荷载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较好.

    2011年09期 v.39 1286-1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交通运输工程

  • 城市道路网络OD估计模型及算法研究

    杨晓光;刘斌;张晔;

    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复杂性,抽象出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布设检测器采集路段流量、转向比例等多源数据信息,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运用吸收马尔可夫理论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建模分析,将路段流量、转向比例、小区发生吸引量等参数联系起来,分别利用小区发生量和若干路段流量,得到交通流起讫点OD的不同估计模型,并给出相应算法.建立井字型路网仿真平台采集多源数据信息,求出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并用稀疏矩阵的形式导入Matlab编程仿真中进行一系列矩阵运算.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能有效计算路段流量,进而提高OD估计精度.

    2011年09期 v.39 1292-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谢军;吴伟;杨晓光;

    提出了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其建模思想是交通状态时间序列同时受自身滞后项之外的多个因素影响,并且影响分布到了多个时段.通过与ARIMA模型(自回归整数移动平均模型)的预测精度对比分析,表明PDL(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具有与ARIMA相同的预测精度,而在模型可移植性、算法复杂性和实现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2011年09期 v.39 1297-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归纳式学习法的通勤交通满意度指标研究

    赵明宇;孙立军;TYLER Nick;兰成;

    以评价通勤者对交通系统满意度为目的,建立通勤交通满意度指标.以问卷形式采集数据,采用归纳式学习方法,分析通勤者满意度等级与通勤时间之间的相关信息,得到以大于0.5证据权的出行时间区间为代表值的满意度指标.其中,通勤时间区间10~30min为出行者最满意的通勤时间代表值.此结论从一个角度说明交通出行行为具有"可达性"与"移动性"的双重价值.

    2011年09期 v.39 1303-1306+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空间通视性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

    戴忧华;郭忠印;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环境特性,首次提出空间通视性对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在给出空间通视性定义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空间通视性的影响要素,并从道路平曲线、竖曲线、驾驶员视觉特性三方面对隧道空间通视性临界条件进行理论计算.依据实测数据,建立基于空间通视性的高速公路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通视型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过程可分为两区段,而非通视型隧道可分为三区段.并给出了典型空间通视型隧道路段运行车速变化规律图.

    2011年09期 v.39 1307-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交分担率的城市客运交通枢纽选址优化

    周雪梅;狄迪;吴迪;杨晓光;

    在用户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超级网络条件下公交车与小汽车交通流量的相互影响,并以公交分担率最大为目标,建立在不同的枢纽选址方案下城市交通网络中公交车流量和小汽车流量分配最优化模型.进而,以公交车与小汽车的出行成本、枢纽建设的土地成本之和作为总成本,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城市交通枢纽选址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最后,运用案例验证模型,并提出枢纽选址优化的相关建议.

    2011年09期 v.39 1313-1317+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酸性氧化电位水涂层钛阳极的制备与性能

    曾新平;赵宇晟;唐文伟;郑春燕;

    以RuO2-SnO2-TiO2为金属氧化物涂层,通过电极性能表征对涂层配方进行研究,分析Ru对酸性氧化电位水涂层钛阳极性能的影响,探索烧结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涂层晶粒大小及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u是阳极具备电催化活性的主要组分,对涂层表面几何结构的形成、析氯反应催化活性的增强及电极寿命的提高,均起着主要作用.Ru的摩尔分数小于30%时,未出现单质金属钌和锐钛矿相TiO2,涂层晶型呈理想的金红石晶型;Ru的摩尔分数为25%时,电极涂层的强化寿命最长.综合考虑涂层阳极的性能与成本,Ru的最佳摩尔分数为25%.烧结温度对涂层晶粒大小及表面形貌影响显著,温度过低,涂层晶粒发育不完全;温度过高,涂层开裂且晶粒明显长大.

    2011年09期 v.39 1318-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介孔SiO2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

    杨宇翔;张亚妮;邵建国;陈娅如;

    以M-NH2-SiO2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漆酶,研究2,4-DCP(2,4-二氯苯酚)浓度、溶液酸度、温度对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最佳条件为:当2,4-DCP质量浓度为5mg.L-1,溶液pH为5.5,温度为30℃时,降解去除率为42.28%.固定化漆酶具有最大活性时的溶液pH值相比于自由酶的最佳pH向碱性偏移;与自由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2011年09期 v.39 1324-1328+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机械、车辆与热能工程

  • 自动变速器闭锁策略设计

    王雷雷;吴光强;

    分析液力变矩器在闭锁过程中的动力传递特性,建立其动力学模型;从提高整车动力性出发,综合考虑发动机扭矩输出特性,设计动力性3参数闭锁规律;建立离合器油压优化模型,基于蚁群算法,得到闭锁离合器油压变化规律.以Matlab/Simulink/Stateflow为平台,建立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变速器以及车辆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验证闭锁策略.结果表明,动力性闭锁规律提高了整车动力性,闭锁过程中车辆无冲击或动力间断.

    2011年09期 v.39 1329-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WSN拓扑控制与安全维护

    孙懋珩;郑煜;周轩;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复杂网络参数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网络容量的关系式.在关系式指导下,运用删减冗余边、添加长程边等方法,对WSN拓扑控制以提高网络容量.针对经过拓扑控制后具有小世界特性的WSN,提出一种考虑节点病毒传播强度的病毒传播局域控制方法.研究表明,拓扑控制可以有效提高WSN网络容量,通过对少量的重要节点免疫,可以节省免疫成本,提高WSN抗病毒攻击能力.

    2011年09期 v.39 1333-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本体几何特征分析的产品制造行为推理

    郝泳涛;刘峥;楼狄明;

    将本体理论应用于产品制造行为建模和推理中.通过分析零件的加工面邻接图,逐个提取产品的几何特征,从而形成制造行为的静态本体模型;以无向图的布尔运算和本体建模理论作为基础,分析零件的加工进刀方向,对静态本体模型中的特征归纳优化,形成可供分析的几何本体的过程序列模型.

    2011年09期 v.39 1339-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测量科学与技术

  • 4分量模型和散射参数的全极化雷达图像分类

    邵永社;韩阳;吕倩利;杨书娟;

    在分析了典型的极化目标分解和地物分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融合Yamaguchi分解和H/α(H为散射熵,α为地物散射角)平面分解结果的迭代处理目标分类方法.首先,通过获取4种散射分量及地物的散射熵和散射角,结合6个参量,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地物初始分类;然后,利用相干散射矩阵服从Wishart分布的特性进行迭代,获得最终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提高了分类性能,运算量小,分类效果较好.

    2011年09期 v.39 1345-1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进的鲁棒迭代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算法

    王峰;丘广新;程效军;

    针对迭代特征值最小二乘法不具备鲁棒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含有大量异常点的点云的平面拟合.首先由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抽样点的近邻域平面,采用最小平方中位数法选择拟合模型,将该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调用迭代特征值最小二乘法对点集拟合,通过逐渐剔除异常点,不断精炼模型,最终得到较精确的平面模型.此算法克服了一般向后剔除方法的缺点,具有了鲁棒性,且不失原方法的精确性,同时提高了迭代收敛速度.

    2011年09期 v.39 1350-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局域参考站网络伪距观测的钟差估计及应用

    李浩军;王解先;刘三枝;

    系统地推导了基于局域参考站网络伪距观测进行实时钟差的运算公式,并讨论了以估计得到的钟差进行实时单站定位的数学模型.采用所推导的公式及数学模型,以上海参考站网络和同济大学GPS基准站的伪距观测数据,进行了GPS卫星钟差的实时估计和实时动态单点定位解算.结果表明,单历元伪距观测动态定位结果在北、东、上三个方向的均方根(RMS)值可达到0.444 2,0.522 7,1.110 9m.

    2011年09期 v.39 1355-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海洋地质与地球科学

  •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

    樊馥;蔡进功;宋明水;包于进;

    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ZnBr2重液浮选,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密度组分,对各组分检测透射光、荧光、X光衍射等,揭示不同组分有机质赋存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组分(密度ρ<1.6g.cm-3)以颗粒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与矿物无明显紧密结合关系;②,③组分(1.6g.cm-3<ρ<2.2g.cm-3,ρ>2.2g.cm-3)多见无定形有机质分散于细粒矿物相中,呈橙黄-亮黄色荧光,反映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紧密共生的赋存特征.进一步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分配的研究表明,①组分结合了烃源岩总有机质质量不到1%;②,③组分结合了烃源岩中90%以上质量的有机质.这反映了有机质和矿物颗粒共生的赋存形式在有机质保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2011年09期 v.39 1359-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考虑岩石结构的砂砾岩有效储层测井判识方法

    闫建平;蔡进功;赵铭海;李尊芝;

    以东营凹陷盐家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试油及气测资料提取有效储层样本,观察其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图像特征,发现有效储层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为岩石结构相对均匀、分选较好的含砾砂岩或砾状砂岩.数字岩心模拟也表明,孔隙度相同,但岩石结构不同,电阻率响应差异较大,因此,判识储层的有效性应考虑区分岩石结构差异.实际资料处理中,在测井曲线最优分层、测井相聚类判识岩性大类的基础上,利用成像测井图像模式,对岩性大类进行结构细分,采用"岩石结构+电性下限"双重条件限定有效储层的思路,建立多信息融合逐步判识有效储层的半定量方法,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1年09期 v.39 1365-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

  • Canonical对偶理论在一类多项式全局优化中的应用

    朱经浩;谭素娥;

    用Canonical对偶理论,讨论一类高阶多项式全局最优化问题的求解.首先将无约束多项式全局优化问题转换成箱体约束下的多项式全局优化问题,之后通过构造非线性变换对偶函数及相应的共轭函数,得到原问题的Canonical对偶问题.进一步通过求解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导出原多项式全局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并给出对偶问题是凹函数的证明.最后应用所得方法,计算一个二元6次多项式全局最优化实例.

    2011年09期 v.39 1373-1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曲线拟合的最小一乘法

    顾乐民;

    最小一乘法的解,由于存在着绝对值方程而不便于计算,成为困扰数理界200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基于对最小一乘准则下各种数学模型的大量计算和长期研究后发现,若存在最小一乘最佳参数a=a*∈Rn使绝对偏差值和为极小的最小一乘准则im=∑1 yi-f(xi,a*)=min成立,则拟合函数f(x,a*)的表征为:至少存在n个点x1,x2,…,xn,使yi-f(xi,a*)=0,i=1,2,…,n(n≤m)成立,从而最小一乘解可以实现.

    2011年09期 v.39 1377-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双层板结构隔声性能阻抗法分析

    王佐民;姜在秀;

    应用阻抗分析法与少量实样测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探讨具有确定平面尺寸和边界条件的双层板结构的隔声量,进而得到相应的半理论半经验拟合公式.对3种不同夹层形式的双层板结构的倍频程隔声量进行实例分析,得到各自的拟合公式.3种夹层形式分别为吸声材料夹层、空气夹层(空腔)和空气-吸声材料夹层.利用这些拟合公式,可以便捷、高效地开展隔声结构参量的工程筛选.

    2011年09期 v.39 1383-1386+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同时有短期和长期债券的公司债券定价

    任学敏;光华;

    主要考虑公司同时发行短期和长期零息票债券的定价问题.利用随机分析方法,在短期债券到期日,由于偿付短期债务会引起公司资产的跳跃,所以,长期债券的定价需要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在结构化模型下给出了公司在短期债券存续期间没有违约的概率,以及在此条件下公司资产的条件概率分布,得到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的定价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债券价格随各个参数变化的金融意义.

    2011年09期 v.39 1387-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平偏好的项目导向型供应链双向激励

    吴光东;施建刚;唐代中;

    在项目型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引入公平偏好理论,从最大化项目价值增值效用角度,建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双向激励模型,剖析项目型组织的努力水平、公平偏好程度、支付成本和分配系数对项目价值增值的影响,并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数据模拟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项目型组织具有公平偏好情况下,项目导向型供应链实施跨组织双向激励策略不仅可实现项目价值增值的最大化,使得项目型组织合理分配资源和努力水平,而且可实现合作双方收益的改善和支付成本的降低.

    2011年09期 v.39 1394-1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全球供应链企业的港口集聚模型与仿真

    黄顺泉;余思勤;

    通过建立的二级单链全球供应链模型,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计算供应链企业迁移到港口集群所需要的供应链产量规模、供应链成本、供应链利润等指标.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有利于吸引供应链企业集聚,形成港口集群.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试验,明确影响全球供应链向港口集聚的主要因素.由于全球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是动态的,因此,基于Cournot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集群外供应商进入全球供应链所在港口集群的经济性.

    2011年09期 v.39 1401-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工程项目交易方式与支付方式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陈勇强;焦俊双;

    基于返工成本率、变更成本率、成本超支率3个指标,对181个项目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在交易方式方面,与设计-招标-建造方式相比,设计-建造方式能显著降低项目的成本超支率,返工成本率和变更成本率也较低;在支付方式方面,议标总价合同的成本超支率最低,为-1.97%,单价合同的成本超支率最高,为10.70%.综合考虑交易方式和支付方式,采用设计-建造方式、议标总价合同,成本超支率最低,而变更成本率最高,应引起项目参与方的重视.

    2011年09期 v.39 1407-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