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飞飞;贺旻斐;李国强;金华建;
作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抗侧力构件,开缝钢板墙已被验证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在先前的1∶4缩尺开缝组合钢板墙试验中,发现开缝组合钢板墙在循环加载作用下,其极限承载力受循环应变强化的影响.通过足尺开缝组合钢板墙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循环应变强化效应的存在;基于开缝钢板墙的受力性能,对普通开缝钢板墙和开缝组合钢板墙提出了统一的等效交叉支撑模型和等效支撑的恢复力模型,用于模拟开缝钢板的滞回特性.对4个普通开缝钢板墙试件和3个开缝组合钢板墙试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验证了等效交叉支撑简化模型的合理性.
2011年05期 v.39 625-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强;胡宝琳;孙飞飞;郭小康;
采用国产Q195/Q235钢材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屈曲约束支撑,即TJI型屈曲约束支撑.给出了支撑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以及支撑芯板材料性能要求与支撑性能标准;对TJI型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此种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很好的滞回特征和耗能性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构件,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011年05期 v.39 6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6 ] |[阅读次数:0 ] - 黄友钦;顾明;周晅毅;
采用基于位移或内力响应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大跨空间结构的稳定分析并不十分合理.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将使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能够满足稳定性设计的要求.提出大跨空间结构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概念和初步方法,并应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柱面网壳表面的非定常气动力,利用Budiansky-Roth准则分析该网壳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通过对比以动力稳定为目标和基于位移等效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跨空间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时有必要采用以动力稳定为目标的等效静力风荷载来考虑风荷载作用.
2011年05期 v.39 637-64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希;王淮峰;楼梦麟;翟永梅;
通过ANSYS数值模拟,对比了纯框架结构、带直板楼梯或带折板楼梯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建议框架的楼梯设计尽量采用折板楼梯,并且使平台板与框架柱不连接或弱连接.这样可以削弱楼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斜撑"效应,减弱楼梯参与整体结构受力的性能,减轻地震作用在框架间分配不均的现象,进而减小楼梯构件内力及其设计难度,并且使楼梯间的框架柱不再会形成短柱,同时降低位移限值的保守度,减少浪费.通过大量数据寻找出应力的变化规律,给出折板楼梯设计时需要的一些尺寸的建议值.
2011年05期 v.39 643-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君杰;赖伟;胡世德;
针对我国深水桥梁建设中广泛采用大型群桩基础的现实情况,为满足深水桥梁抗震分析和抗震设计的需求,进行了深水高桩基础桥梁地震动水力效应的研究.将深水高桩基础的承台理想化为一个浸入水中的截断圆柱体,建立了截断圆柱体的地震动水压等效附加质量与等效附加阻尼矩阵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非圆柱体等效为圆柱体的近似处理方法.在频域建立了深水高桩基础桥梁考虑动水力效应的地震振动方程.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完成了有限元程序编制,并对一座跨海峡大桥进行了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动水力效应对深水高桩基础桥梁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因计算的反应量不同,可能使地震反应增大,也可能使地震反应减小,影响幅度可达20%以上.
2011年05期 v.39 650-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邢皓枫;张振;叶观宝;黄茂松;
根据长板-短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建立了简化的分析模型,获得了模型排水系统的解析解.由塑料排水板与砂井排水等效的原理得到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中地基土的等效渗透系数.利用有限元法和工程实例验证了长板-短桩复合地基排水系统简化分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11年05期 v.39 656-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春林;张小伟;朱恺;叶丹;
针对上海软土深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所涉及的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④层淤泥质黏土、⑤-1层粉质黏土、⑤-2层黏质粉土,通过二阶段固结模拟和K0试验,研究了各层土在不同降水深度条件下土侧压力系数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降水前后,黏性土侧压力系数值相对粉性土为大;各层土侧压力系数值均随水位降深的增加而减小,每米水位降深,⑤-1层、⑤-2层、③层、④层土的侧压力系数值分别下降3.1%,2.5%,2.3%,1.3%左右;随着降水深度的增大,降水对侧压力系数的影响在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最后,基于回归分析理论得到侧压力系数简易计算公式,为上海地区深基坑降水后土侧压力系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2011年05期 v.39 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坤;冯奇;
在一组能描述梁索耦合结构中主缆曲率和吊索变形对系统影响的偏微分方程组基础上,通过Galerkin方法得到了系统在时域上一次截断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所得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得到了主共振和1∶2内共振情况下以作用在梁上荷载的幅值为参数的振幅响应曲线和一次近似解析解.结果显示,一次近似解析解有良好的精度.系统发生内共振时,随激励幅值变化存在振幅突然变化的跳跃现象,而且低频共振时发生跳跃的分岔值小于高频共振时的分岔值.这说明低频共振更容易使结构发生大幅振动.该结果对工程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1年05期 v.39 66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奋;丁洁民;杨晖柱;郭小农;
结合某摩天轮工程实例,分析柔性巨型摩天轮结构轮缘和拉索的受力性态,合理选择初始态预应力度,优化结构性能.考虑初始缺陷分别对轮盘以及摩天轮整体结构进行稳定分析,研究其非线性屈曲特征.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进行弹塑性极限分析,全面揭示其结构特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拉索的引入使得柔性巨型摩天轮结构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初始态预应力决定了结构受力性态,由辐射状拉索和立体桁架组成的轮盘结构提供了强大的抗侧和抗扭刚度,柔性巨型摩天轮结构稳定性能良好,塑性发展机制理想,最终破坏表现为强度破坏,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比较大,能满足摩天轮正常运行和暴风状态的要求.
2011年05期 v.39 675-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剑;杨燕;李克平;王怀东;
以交通系统微观仿真模型VISSIM为基础,基于虚拟现实仿真理论开发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系统(PCBVRS).在上海市的中原社区和同济大学内招募了29名有代表性的出行者,以上海市大连路与飞虹路交叉口为对象,进行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获得了230份行人过街样本数据.运用实验科学中的信度与效度理论,将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BVRS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场景中的行人过街行为;PCBVRS满足VR(虚拟现实)系统沉浸性、交互性以及现实感等实验特点,且造价便宜,易于携带.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将来可作为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意识的培训工具.
2011年05期 v.39 68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莉;孙立军;陈长;
根据路面图像存在的背景不均、损坏比例低和损坏方向不规则的问题,提出了适于路面损坏图像处理的边缘检测方法.在传统边缘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预处理和边缘增强.其中预处理包括背景校正、高斯平滑、灰度直方图变换,并提出有效灰度区间的概念;边缘增强则采用了数学形态学的膨胀运算和中值滤波.针对路面损坏图像实例,采用8方向Sobel算子和最大类间方差分割算法,按照上述流程进行边缘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噪声对路面图像处理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图像中的损坏特征,而背景校正和基于有效灰度区间的灰度直方图变换则是该方法的关键.对经过预处理的边缘图像,最大类间方差法可取得理想的分割效果.
2011年05期 v.39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赵鸿铎;凌建明;姚祖康;
对力学-经验型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方法中的飞机交通荷载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一种简化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计算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应力(应变)扩散斜率和等效宽度为中心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简化计算概念.双层体系的结构响应分析表明,等效宽度是结构厚度和上下层结构相对刚度的函数.经过回归分析,给出了等效宽度和结构厚度的线性关系式,回归计算结果与基于道面空间响应得到的等效宽度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对于多层的道面结构,建议按照力学等效的方法转换成双层结构后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轮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计算方法,并详细分析了横向多轮和纵向多轴的影响.基于单机型的计算分析,进一步扩展提出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简化计算方法.
2011年05期 v.39 693-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应军;任皎龙;徐寅善;李頔;
为了从本质上揭示级配碎石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内在关系,基于2维颗粒流软件提出了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该方法以安康瀛湖石灰岩碎石为例研究了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碎石的CBR(california bearing raio)、剪切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实测值分别为495%~692%,592~802kPa,1.29~1.54MPa;相应的模拟值分别为525%~736%,636~839kPa,1.34~1.54MPa;平均误差分别为4.50%,5.07%,5.15%.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可行性.
2011年05期 v.39 699-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田春;吴萌岭;费巍巍;黄启超;
分析了全列车均装制动风翼时,不同纵向位置处制动风翼周围流场特性,数值计算得到迎风面第1块制动风翼产生的制动力最大,其余制动风翼产生的制动力逐渐减小,且减小幅度逐渐减慢的制动力规律.结合某高速列车车型,考虑减少受电弓影响,分析受电弓车辆不装制动风翼时,纵向位置各制动风翼产生制动力规律,并同每辆车均安装制动风翼时制动力规律进行对比.最后,对空气动力制动产生制动力效果进行了分析.
2011年05期 v.39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钟晓波;沈钢;
为了对高速轮对踏面外形进行优化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径差相对于轮对横移量的函数为设计目标来反推铁道车辆车轮踏面外形的优化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LMa,S1002G和XP55型踏面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轮对踏面外形具有良好的几何接触特性和动态特性.提出了高速踏面选型的优化流程.
2011年05期 v.39 710-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熊可嘉;杨志刚;
对包含人体的3维空调车室内部空气流动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人体模型,将该模型计算出的人体表面温度作为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的边界条件,从而更细致地考虑了散热量在人体表面的分布情况.CFD计算采用六面体网格、SIMPLE算法,考虑了自然对流换热和固体壁面间的辐射,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车内传热问题.针对一款实车的试验,证明了计算的准确性.
2011年05期 v.39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安麟;刘瑜华;施中秋;刘洪庆;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砼密封体在混凝土多相流体以及变载荷条件下的使用寿命问题,提出了基于摩擦副接触压强均匀化评价的砼密封体结构形态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即在归纳了弹性接触摩擦磨损的一般化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参照实际工况建立砼密封体接触力学模型,并以砼密封体接触压强均匀化为基准建立优化目标评价函数,通过田口方法实现结构设计的多参数优化.为复杂工况下砼密封体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同类接触磨损破坏原因的反求研究提供工程化指导.
2011年05期 v.39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宇飞;吴启迪;赵卫东;王志成;
提出了基于图像熵的快速Chan-Vese模型分割算法.该算法利用实时图像熵自适应计算模型能量函数中的拟合参数以提高分割速度,并通过检测熵在曲线形变过程中的变化来判定曲线演化的稳定态.实验表明,针对含噪严重、目标模糊且边缘不连续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所提出的分割算法可以取得精确、高效的分割结果.
2011年05期 v.39 738-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徐洪珍;曾国荪;
提出用带约束的超图表示软件体系结构,给出基于超图态射的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演化通用产生式规则的形式化语义和操作,定义类型超图作为体系结构风格,运用超图文法和体系结构风格建模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演化.为了验证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演化的正确性,采用模型检测技术,设计算法对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演化性质进行形式化验证,并应用模型检测工具进行实验分析.该方法既提供了图形化的直观表示,又展示了基于文法的形式化理论框架.
2011年05期 v.39 745-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贾立山;谈至明;王知;
针对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学习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RMBP算法.RMBP算法在学习参数调整中增加了随机性,使其方便地跳出局部极小点,并沿梯度下降方向到达全局极小点.异或问题的学习试验结果表明,RMBP算法较BP学习算法和其他常见的改进BP算法具有学习速度快、学习精度高、资源占用少的优势.最后,结合民航飞机实时飞行仿真系统研究,对一组飞机空气动力参数样本进行了学习,以说明RMBP算法的有效性.
2011年05期 v.39 751-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