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文俊;陈道普;
在分析影响混凝土碳化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工程现场实测和实验室试验数据建立了碳化速度系数的概率模型,经检验皆服从正态分布,依此推荐了随机过程模型,为碳化深度的预测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2007年05期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凌建明;林小平;赵鸿铎;
应用大型流场分析软件FLUENT,采用现代三维运动界面追踪技术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标准k-ε模型,耦合求解对桥墩附近三维流场进行了合理模拟,得出了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为河床冲刷分析和合理防护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007年05期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0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祝志文;顾明;秦仙蓉;
采用基于协方差块Hankel矩阵(covariance block Hankel matrix,CBHM)方法来处理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二自由度振动衰减信号,通过系统识别来提取桥梁断面的颤振导数.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际桥梁断面的节段模型试验,并将识别的颤振导数与Theodorson理想平板解析解、特征系统实现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结果进行了比较,颤振导数的一致性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07年05期 587-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闫静雅;张子新;黄宏伟;龚维明;
以苏通大桥一期试桩资料为背景,分别考虑三个不同土层以及注浆影响,对大直径超长桩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土层荷载传递特性可通过不同的数学函数进行表达,砂性土极限侧摩阻力可通过直线方程与相应的标贯击数建立联系,注浆对于改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2007年05期 59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董新平;周顺华;田永正;
通过对增量形式运动方程直接微分,推导了开挖引起地层位移对管棚惯性矩的设计敏感度的求解方法.以上海某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工程为实例,分别就常规开挖跨度条件下以及开挖跨度变化时,如何选择合理管棚直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弱地层中常规跨度,采用管棚法施工的地下工程,管棚直径从φ79 mm到φ108 mm范围内,为敏感度急剧变化范围,在该范围内,管棚直径的提高对于位移的影响较为显著,在这些工程中,选择φ108mm管棚是合适的;而当地下工程的开挖跨度超过一定值后,从控制位移角度出发,宜采用较大直径管棚.
2007年05期 597-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干宏程;孙立军;郝媛;陈建阳;
在回顾宏观流体模型的发展和分析宏观模型中的高阶流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上海高架快速路实测交通数据,对快速路控制中常用的一种高阶流体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性能分析,验证了模型对于我国城市快速路的适用性;最后给出下一步研究的设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和数据支持.
2007年05期 602-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群;晏克非;王仁涛;莫一魁;
针对停车诱导系统(PGIS)中短时空余停车泊位时间序列数据预测问题,提出应用相空间重构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预测.首先分析了相空间重构的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导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以El-man神经网络训练模拟该模型.介绍了相空间重构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步骤,提出了短时空余停车泊位数据的预测效果评价指标.通过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用于停车诱导系统中短时空余停车泊位数据的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和有效性.
2007年05期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王显祎;凌建明;
针对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板角脱空问题,把道面板划分为弹性地基上的梁,得出道面板板中及板角的弯沉公式.根据接缝的传荷性能,提出了应用板角弯沉值与板中弯沉值之比判定板角脱空的方法;通过某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实测弯沉数据及现场钻芯取样验证了该法的正确性;详细讨论了影响板角脱空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实际工程中板角脱空的判断及防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2007年05期 612-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赵军;谈至明;刘伯莹;
在详细分析正温度梯度作用下路面板的翘曲变形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板中局部脱空可予修正的温度梯度范围,给出了可修正范围内的落锤式弯沉仪(FWD)和贝克曼梁(BB)实测弯沉修正方法和相应回归公式,提高了弯沉测试的精度和效率.
2007年05期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丁春林;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某地铁车站,提出采用空间梁-板单元模型分析车站端头井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并与传统的平面简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对于端头井墙体结构,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内力、变形和弯矩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对端头井上、下框架梁结构,采用空间梁-板单元模型计算,其内力变化较大,端头井空间效应显著,且可避免平面简化模型计算中框架梁出现轴向拉力这种失真现象.最后,建议采用空间梁-板单元模型分析地铁车站端头井结构.
2007年05期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李杰;朱广敏;徐敬;
依据实验观察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了添加化学阻垢剂使水垢软化的物理机理.实验研究表明:方解石晶粒聚集时形成坚实的硬垢,球霰石聚集时形成松软的软垢;根据球霰石聚集形成的垢体结构,首次提出了球霰石间的聚集是软垢形成的主要机制.实验观察表明:添加阻垢剂有效地抑制了方解石晶核的生成几率,从而提升了球霰石在析出物中所占的比例,因而促成了水垢的软化.分子模拟研究和结构分析揭示,阻垢剂只能有效地抑制具有层状生长机制的晶面,即F平面的生长,而不能有效地抑止K晶面的生长,这为阻垢剂促成球霰石生成几率提高提供了理论根据.
2007年05期 626-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兴坡;
为了合理评价污水管网的运行工况和服务性能,采用非平稳时序分析方法对其中节点入流序列进行了随机建模.首先,奇异点识别采用Tukey提出的方法,趋势项识别采用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曲线拟合法,周期项识别采用累积周期图法.其次,平稳时序模型类型识别采用自相关图和偏相关图,阶数确定采用信息准则方法,参数估计采用最小二乘法.模型通过了残差检验和实用性检验.最后,根据随机建模结果在Matlab/Simulink上设计了污水管网节点流量随机模拟器的结构图,可实现污水管网节点入流序列的蒙特卡罗模拟,并在示波器窗口对模拟流量序列和原始流量序列进行了比较.
2007年05期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家华;舒廷飞;谢慧;包存宽;
在参考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和部分结果的基础上,应用防治成本法、工程费用法、替代成本法等间接市场法估算各类建设用地对生态服务的影响价值,修正自然生态服务价值的结果,使其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服务的影响,更符合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的实际.结合江苏省太仓市的应用实例,通过分析、比较修正前后总体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年度变化趋势,检验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整体服务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在计算时不容忽视.
2007年05期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李好新;王培铭;吴建国;
通过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相分析,应用等温煅烧的方法对CuO掺量(质量分数)为0,0.5,1.0,1.5,2.0,3.0的C3S矿物形成动力学进行了系统探讨.通过拟合得到了C3S矿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该动力学模型对不同CuO掺量下C3S矿物形成的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1 450℃,不同CuO掺量下,C3S矿物形成由三维球形对称扩散动力学模型f(α)=(1-(1-α)~(1/3))2=Kt控制;C3S矿物形成的速率常数随Cu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uO的加入有利于C3S的形成.
2007年05期 641-643+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一平;杨晓杰;王培铭;
采用自行设计的圆环快速测试方法测试研究了水泥基材料硬化早期失水干燥收缩性能.结果表明:掺加0.10%对塑性混凝土具有明显减少收缩开裂作用的MP-Ⅰ和MP-Ⅱ纤维,对阻止硬化早期混凝土的失水干燥收缩开裂作用很小;掺一定量的钢纤维、碳纤维、MH-Ⅰ和MPH-Ⅰ硬化防裂纤维,均有较好的防止硬化早期失水干燥收缩的作用.MH-Ⅰ和MPH-Ⅰ硬化防裂纤维在经济可行的掺量下,对混凝土硬化早期失水收缩减裂率分别为71.2%和79.0%.MH-Ⅰ纤维在塑性阶段没有防裂效果,仅适用于硬化早期混凝土的干缩防裂,而MPH-Ⅰ硬化防裂纤维在塑性阶段具有100%的减裂效果,为一种可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塑性和硬化早期失水收缩开裂双重作用的工程纤维材料.MPH-Ⅰ硬化防裂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
2007年05期 64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姚武;
基于非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开裂现象,系统分析了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控制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变形限制状态下混凝土因环境温湿度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具有粘弹性特征,推导了应力松弛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在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徐变特征以及环境温湿度变化引起的总应变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的抗裂模型.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比、降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和干燥收缩系数是保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有效途径.工程应用的结果验证了混凝土综合抗裂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007年05期 649-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学刚;张奇;张若京;
研究了一类横观各向同性不可压缩的修正Varga材料组成的超弹性球壳在其内外表面分别受突加的恒定载荷作用时的动力学稳定性问题.求得了描述球壳内表面运动的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讨论了方程的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及其解的定性性质.对于给定的材料和结构参数,存在一个临界载荷,证明了当突加的恒定载荷未超过这个临界值时,球壳内表面随时间的演化是非线性的周期振动;当载荷超过这个临界值时,球壳随时间的演化最终会破裂,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
2007年05期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童小华;谢欢;仇雁翎;赵建夫;
基于定量遥感理论和方法,将多光谱遥感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相结合,研究了水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多光谱水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和水质参数的数学回归模型,并以太湖水域的悬浮物含量为例,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遥感手段对水质进行监测是可行和正确的,由遥感数据得到的太湖水域悬浮物含量的空间分布也与太湖水域的实际情况相符.
2007年05期 675-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陈生昌;马在田;吴如山;
根据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对炮点和检波点位置上的波场分别应用波动方程波场传播和波场局部角度域分解方法得到角度域波场,提出一种在角度域进行双程地下方向照明分析的定量方法,并把它应用于SEG(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EAGE(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scientists & Engineers)二维盐丘模型.地下方向照明的定量信息是入射和反射地震波能量在地下各种构造倾角方向上分布的反映.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评价采集系统对地下目标体的效率,而且还能分析地下结构对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影响,并可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007年05期 681-684+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李元海;朱合华;靖洪文;上野胜利;
利用自行研制的数字照相量测软件包PhotoInfor和自行设计的大型剪切试验装置,在不同围压下,对砂土的剪切变形模式以及土体变形局部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观测.结果表明:砂土变形区域呈纺锤型,由多条曲线形大变形带和带间小变形区组成,不同围压下的剪切变形模式基本相近;土体最终形成的剪切带与初期发生的局部变形带并不完全重合;土体剪切变形可分为初期全域快速弹性变形、中期局部区域塑性变形与后期剪切带内集中塑性变形三个阶段.
2007年05期 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李阳东;汪新庆;刘妙龙;
为方便地学数据库设计,缩短建库周期,避免建成的数据库结构不能更改以及使建成的数据库能更好地为地学信息共享服务,提出了地学数据库的智能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分类术语代码辅助设计技术和数据字典技术来辅助数据库设计,对数据模型进行标准化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相关的术语代码字典以支持数据库的标准化数据采集,促进了地学信息共享,同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库模型字典,为后期的数据库结构的变动提供支持.
2007年05期 690-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炳中;
界定了系统脆弱度的内涵,阐述了系统脆弱度变化特性及其驱动机制,并从脆弱度公式推演出系统脆弱度变化的量度模型.以浙江武义县为例进行了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统在规划框架内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实质是其脆弱度的变化,在环境影响识别基础上构建反映系统变化的特征指标体系,并运用G’模式对指标参数进行运算,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描述系统脆弱度及其变化方向、幅度和强度等的量度结果,为确保区域环境优化而调整土地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07年05期 695-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