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7024

  •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公告(第三号)

    <正>同心同德同舟揖,济人济事济天下!2007年5月20日,是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历时近两年,在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史建馆、出版宣传、庆典大会、学术论坛以及资金募集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2007年02期 14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强约束混凝土框架柱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张国军;吕西林;刘建新;

    根据收集的108根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首先讨论了试验柱的屈服位移角、最大位移角、极限位移角和延性与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保护层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比值及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回归出试验柱的极限位移角与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及保护层面积和核心混凝土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式;接着建立了配箍特征值与轴压比和极限位移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配箍特征值的实用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比较分析,给出了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并与现行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2007年02期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中央稳定板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杨詠昕;葛耀君;项海帆;

    以针对颤振机理研究而建立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薄平板断面中央稳定板气动控制措施的颤振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本断面和四种不同高度稳定板断面的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当稳定板高度恰当时,中央稳定板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机理是增加竖向自由度参与程度,改变耦合气动阻尼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抑制系统扭转运动的发散,使得颤振形态转化为竖弯形式.但是当稳定板高度超过临界值后,由于系统竖弯运动稳定性的降低,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反而会下降.

    2007年02期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神经网络确定和优化桩基持力层

    杨敏;殷海涛;

    引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到新的桩基设计辅助系统中,提高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桩基设计的能力,确定和优化桩基持力层,对ANN在桩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有益的尝试.详细介绍了它的建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ANN在上海地区常规土层条件下桩基持力层中的应用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2007年02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自平衡试桩结果的解析转换法

    熊巨华;蒋益平;杨敏;

    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结果转化成传统静载试验曲线的解析法.假定桩侧土符合双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三折线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分别推导了自平衡试桩上、下段桩的荷载—沉降的解析解.通过对上、下段桩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得到抗剪刚度系数和抗压刚度系数等计算参数,再利用解析解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荷试验曲线即解析转换法.该方法的转换结果与实测桩载荷曲线以及荷载传递位移协调法的转换结果比较,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其他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理论完整、不需实测传递函数、简单实用等优点.

    2007年02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高墩大跨刚构桥施工阶段的抗风分析

    韩万水;陈艾荣;马如进;周志勇;

    采用离散涡(DVM)及风洞测力方法,确定主梁静气动力系数.采用抖振时域方法,计算最大双悬臂状态时的抖振响应,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中阻尼系数由气弹模型实测阻尼比确定;由于气弹模型设计中阻尼比相似不能够实现,故修正计算结果,探讨阻尼比对抖振响应的影响;最后采用两种抗风分析方法——阵风系数法和抖振时域分析法,分别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实例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阵风系数法得到的横桥向响应偏于保守.

    2007年02期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混编货车通过中小跨度桥梁时车桥振动分析

    李奇;吴定俊;李俊;

    运用基于蠕滑理论的车桥耦合振动空间分析程序,分析了混编货车通过铁路上标准32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时的车桥振动特征.从列车在不同加载位置对桥梁的作用以及桥梁对车辆的反作用的角度出发,结合车桥的动力特性,揭示了混编货车过桥时,一般桥梁振动响应较大、轻车容易发生脱轨事故的机理——混编货车由于轴重差别显著,对桥梁产生周期性的大幅值的强迫荷载,导致桥梁振动剧烈,而桥梁的振动加剧又对轻车产生强烈的反作用.

    2007年02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开发及应用

    彭天波;李建中;范立础;

    首先比较了现行的几种保证连续梁桥顺桥向抗震安全的减隔震措施,然后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新近开发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机理和构造特点,接着简要介绍、分析了对该支座进行的抗震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最后通过对一个11跨连续梁桥算例的抗震分析,表明这种减隔震支座非常适用于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2007年02期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事故记录的船撞桥墩概率模型建立

    林铁良;王君杰;陈艾荣;

    指出国内外既有船撞桥概率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事故记录基础上,根据不同性质航道特征和船舶行驶特点,分别提出狭窄河流、海峡/海湾和内河船撞桥墩概率模型,讨论了各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为设计人员认识船撞桥主要风险源和采取合理设计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02期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行车荷载及路面结构对车辙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苏凯;孙立军;王永新;叶华成;

    基于车辙的产生机理,采用实测轮胎接地压力,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路面结构内的剪应力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荷载条件下两种路面结构所受的剪应力有较大差异,水平力对剪应力亦有较大的影响;基层模量、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对沥青层内的剪应力影响均比较显著.因此,为防治车辙,应该在路面设计时对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的抗车辙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严格控制超载.

    2007年02期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9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刚柔复合路面结构弯沉盆形态分析

    侯芸;毛菊良;郭忠印;

    在建立了刚柔复合路面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三维有限元动力学的基本方法,对动载FWD(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落锤式弯沉仪)作用下刚柔复合路面结构路表面的弯沉盆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层模量、厚度、脱空以及土工织物对弯沉盆形态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情况下弯沉盆形态的变化,并提出了根据弯沉盆形态判别路面结构参数的思路.

    2007年02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速公路货运车辆速度下限设定研究

    陈小鸿;付强;杨晓芳;

    在通过仿真方法分析货车速度对服务水平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以货车速度对客车速度边际影响等于1为判定条件,确定货车影响的关键速度.确定60 km.h-1作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货车建议速度下限值.仿真验证表明,实施60 km.h-1速度下限后,客车运行车速可提高10 km.h-1,且能保证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当前流量下服务水平不低于二级;未来流量增长至每小时3 000辆后,服务水平仍不低于三级.

    2007年02期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停车设施容量限制下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

    冷杰;晏克非;

    路网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开放的系统,很多因素会影响其容量的大小.根据城市道路网的特点,提出运用线性规划(LP)法,构建在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停车设施容量双重限制下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并从影子价格的角度,分析了路段、停车设施扩容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最后通过简单的算例,证实了方法的可操作性.

    2007年02期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免疫遗传算法在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中的应用

    顾榕;曹立明;王小平;

    将免疫遗传学思想运用到交通信号控制中,提出一种新的相位配时优化算法.为了快速求解最优配时方案,该免疫遗传算法模拟了抗体应答抗原的机理,运用细胞记忆机制保存优良抗体,引入信息熵计算抗原间的亲和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抗原聚类方法加快算法收敛.针对该算法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对一个四相位单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该算法处理交通配时优化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7年02期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路面行驶质量水平评价标准方法研究

    周晓青;孙斌;陈长;孙立军;

    在回顾已有的国际平整度指数作为路面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沥青路面行驶质量水平评价标准确定实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确定方法.选择典型沥青路面,用精密水准仪测量路段的断面高程,计算出各路段的国际平整度指数与舒适度指数,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国际平整度指数与舒适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方程,由舒适度指数与路面行驶质量水平的关系,建立以国际平整度指数作为沥青路面行驶质量水平的评价标准.

    2007年02期 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双模板法同步诱导合成硒化汞微球和纳米颗粒

    贾润萍;吴庆生;丁亚平;

    利用大葱生物膜内外有别的结构特性模拟生物矿化过程,在室温下同步诱导合成出颗粒状和球状两种不同形貌的硒化汞材料,前者尺寸约为200 nm的大纳米颗粒,该产物可能是由尺寸约30 nm的小纳米粒子组装而成;后者尺寸约为3μm的高度致密的带花边的实心圆球,该产物可能是自发生长或由直径约1μm的小球组装而成.其结构均为立方相,晶格常数为0.608 nm.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 Vis)和荧光光谱(Fluorescence,FL)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硒化汞的合成机理.

    2007年02期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状态空间法求解层状压电压磁非轴对称问题

    朱保兵;王建国;李国强;

    从横观各向同性压电压磁介质空间非轴对称问题的控制方程出发,给出了层状压电压磁介质空间非轴对称问题的状态变量方程.对状态变量方程进行Hankel变换,将其转化为矩阵表示的常微分方程组.利用Cayley-Hamilton定理,得到了以状态变量表示的多层半无限压电压磁介质在Hankel变换空间中的解.根据传递矩阵方法,导出了多层压电压磁介质空间非轴对称问题解的一般解析式,并给出了数值算例.分析了层状压电压磁介质的磁电力耦合效应和不同的叠放顺序对场变量的影响.

    2007年02期 22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金属薄板中SH波波速与预应力关系的理论研究

    王军;王寅观;

    基于各向同性金属材料在静压力作用下产生各向异性的事实,从固体中超声波的非线性理论出发,得到了在一定应力下固体的部分等效的二阶弹性常数.利用各向异性板中的SH波理论,推得了在静应力作用下与应力平行和垂直方向的SH波的频散方程,讨论了金属薄板中SH波波速与应力的关系.

    2007年02期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无回路规则系统的Petri网验证方法

    丁志军;潘美芹;蒋昌俊;韩耀军;

    构建了无回路规则系统的加标ω-Petri网模型,产生了相应的可达树,利用可达状态反映规则系统所包含的所有可达关系,并记录;提出了可达状态的反向推演森林及其算法,实现规则系统命题间可达路径的显式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则系统错误的判定定理及其检测算法,实现了结构错误的有效判定和分析.

    2007年02期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OA的网格化制造模式及体系结构

    刘敏;严隽薇;

    为解决动态、分布与异构制造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实现合作伙伴间的商务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系统,在网络化制造理论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的网格化制造模式,以解决动态联盟企业或虚拟组织中各种物理和逻辑资源的共享和集成问题.分析了网格化制造的功能模型,构造了包括应用层、工具层、企业建模层、业务逻辑表示层及基础支撑平台等层次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基于消息中间件和消息传输技术建立了网格制造单元的消息通信模型.

    2007年02期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树状图的不等保护分组码译码算法

    毛倩;董德存;曾小清;张树京;

    提出一种新的不等保护分组码译码算法——树状图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生成矩阵的初等变换,把码字分解成数个码元组,用这些码元组构成树状图的分支字,并使树状图的每一级对应一位信息元,然后在该树状图上搜索最大似然码字,并由此译码.对于信息序列中所有保护能力大于或等于码字中错误比特个数的信息元,该算法都能保证其准确译出,并且大幅度降低了不等保护码译码的运算量,实现了快速译码.

    2007年02期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Φ600 R-C光学系统的研制

    郝沛明;周森林;李可新;

    此轻量化R C光学系统焦距6 000 mm,相对口径1/10.其主镜通光口径600 mm,相对口径1/1.2,主镜轻量化达53%.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新的检测方法和新的工艺,主镜采用会聚光和平行光奥夫纳补偿器检验,次镜采用了反射自准检验和Hindle球检验.对轻量化主镜采取多点支撑方式.次镜加工精度:Hindle球检验弥散圆直径0.02 mm,面形误差值0.12λ(λ=0.632 8μm).主镜补偿检验弥散圆直径0.02 mm,主次镜组合光学系统的弥散圆0.02 mm,WYKO干涉仪检测波前误差值1.2λ,均方根为0.18λ,完全达到了使用要求.

    2007年02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椭圆形构件变形测量的数据处理

    王解先;周善石;

    椭圆形构件由多个刚体管片组成,其变形量可表示为单个管片两端点相对椭圆的位移量.定义仪器中心为测量坐标系原点,椭圆圆心为椭圆坐标系原点.在测量坐标系内,根据多个观测点坐标拟合椭圆方程,得到椭圆相对测量系统的平移旋转参数.将观测点坐标由测量系转换为椭圆坐标.在椭圆系中,求解各管片相对拟合椭圆的平移和旋转参数.最后,通过计算管片端点相对拟合椭圆的位移量得到管片变形量.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可行.

    2007年02期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声波乳化液质量分数测量

    陈琳;朱士明;梁军汀;卢杰;

    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实时的超声波乳化液质量分数测量模型,对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对比了两者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某些生产过程中乳化液质量分数的检测和控制.

    2007年02期 257-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含弱互补函数的可行的无子规划算法

    桂胜华;周岩;

    用弱互补函数来代替F-B互补函数,由此而构建出四个光滑的线性方程.还修改了第二个线性方程,从而保证了迭代点的可行性和目标函数的下降性.采用修改的拟牛顿算法修正,在没有要求子矩阵Hk是一致正定的条件下,证明该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和局部超线性收敛性.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2期 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给定阶、直径和悬挂点数的树的谱半径

    谭尚旺;郭纪明;

    研究了在阶为n、直径为d且悬挂点数为s的所有树中,树具有最大的谱半径问题.令Pd+1是一个d+1阶的固定路,Tn,d,s表示通过在Pd+1的第r个顶点生成s-2条几乎等长的路得到的阶为n、直径为d且悬挂点数为s的树,其中r=r(d)是(d+1)/2的整数部分,则Tn,d,s具有最大谱半径.该结论推广了给定阶、直径或悬挂点数的树的谱半径的一些结果.借助该结论,也得到了树的谱半径与其独立数、覆盖数、边覆盖数和全独立数之间的关系.

    2007年02期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稳健高效的切尾均值乘数估值技术

    许勤;魏嶷;

    考虑实践中估值乘数的统计特征,分析了切尾均值及其两个极端——算术均值和中位数的耐抗性和效率稳健性,给出了适用于估值实践的简单切尾规则;建议用可比公司估值乘数的切尾均值作为目标公司估值乘数的点估计,并用自助法求得其近似置信限.

    2007年02期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干预决策的风险投资契约模型

    苗纪江;武霞;

    对风险投资家干预风险项目的条件和相应最优契约的选择,利用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分债券、普通股、可转换优先股三种形式做了研究,建立了三时点契约模型.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家参与项目决策的程度与其参与成本和企业家控制权益的损失有关,而契约的形式会对干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得出可转换优先股是最优的风险投资契约形式的结论.

    2007年02期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

    杜学美;尤建新;

    阐释了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的内涵,提出了其有效性的评价原则,并且针对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这三个管理体系整合为基础的三元一体化管理体系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以实例探讨如何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结果分析.

    2007年02期 28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石忆邵;汪伟;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的基础上,选取了10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上海市19个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分别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支撑能力、孵化基地的孵化能力及技术创新综合能力等方面,分析和揭示了上海市各区县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成因.

    2007年02期 287-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