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6863

  • 基于标准正交基的随机过程展开法

    李杰;刘章军;

    建议了一类基于标准正交基的随机过程展开方法.提出此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能用少量的独立随机变量来反映随机过程的主要概率特性,以便为工程结构的随机动力响应及可靠度分析奠定基础.该方法是在随机过程相关特性或频谱特性的基础上,预先指定标准正交基的形式,通过随机向量的相关分解对展开系数实施正交化,它在形式上等价于Karhunen-Loeve分解法.研究表明,随机过程正交展开所需独立随机变量的数量,主要取决于随机过程的频谱特性与持续时间,同时与标准正交基的选取也有一定的关系.

    2006年10期 1279-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体外预应力梁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

    楼梦麟;洪婷婷;

    以体外预应力简支梁为例,讨论了预应力梁的振动过程中预加力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梁的受力模型,导出了预应力梁横向弯曲振动的微分方程.采用模态摄动法,得出求解预应力梁的动力特性的近似求解方法.通过算例结果和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

    2006年10期 1284-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固体-液体-基底结构中裂纹形貌形成机制

    贺鹏飞;顾易瓅;郑百林;

    试验发现,在固体膜-液体膜-基底结构中,若固体薄膜具有受压的本征应力,往往会发生开裂破坏,且裂纹呈现正弦波浪状或分叉状.采用细观力学的方法,研究产生此种开裂现象的机制.首先假设两种不同的固体薄膜变形单元,并通过能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不同的变形模式单元能同时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成复杂的图纹.以变形模式为基础,给出了固体薄膜中微缺陷扩展成裂纹的准则,解释了产生上述裂纹形貌的机制.最后讨论了裂纹起始时间的预测问题.

    2006年10期 128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层柱面网壳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

    邸龙;楼梦麟;

    采用可考虑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的人工合成多点地震动,同时考虑网壳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柱壳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进行计算,并与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考察二者之间的差异;深入分析了大跨度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反应规律,得出一些有益于工程实际的重要结论.

    2006年10期 1293-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考虑P-Δ效应压杆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解析法

    李伟;朱慈勉;胡晓依;

    将压杆弯曲平衡微分方程的解(即挠曲线方程)分解为正弦曲线和多次曲线叠加的形式.通过对压杆的特定受力平衡状态的分析,把求解压杆微分方程问题,转化为根据压杆的边界条件和平衡条件确定挠曲线方程的待定几何参数问题.建立了考虑P-Δ效应(轴力二阶效应)的挠度理论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证明,该解析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2006年10期 1299-1302+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桥梁抗震设计文档构建

    陈明;胡世德;

    为了提高桥梁抗震设计文档的生成效率,结合可扩展标记语言适宜文档处理的特点,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桥梁抗震设计文档为基础,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桥梁抗震设计文档模板,开发了桥梁抗震设计文档生成系统.系统包含存储子系统和功能子系统两部分,前者由可扩展标记语言模板库、摘录编码库、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库、专家经验库组成,后者由文档分类、文档集成和格式转换组成.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桥梁抗震设计文档,其有效性通过实例得到了验证.

    2006年10期 1303-1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斜拉索半主动控制

    邬喆华;楼文娟;陈勇;朱瑶宏;

    采用基于位移和速度方向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斜拉索和磁流变阻尼器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动力分析.考察了斜拉索基频(张力、索长、质量)I、rvine参数、激励荷载(类型、频率、大小)等各种因素对斜拉索动力响应的影响,并与磁流变阻尼器被动控制、最优粘性油阻尼器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以全索全时段振动响应的均方根作为振动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对斜拉索抑振效果比磁流变阻尼器被动控制、最优粘性油阻尼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索全长全时程振动响应的位移均方根减小幅度可达50%,且在磁流变阻尼器型号的有效区间内,可使多阶振动模态均取得较好的减振效果.

    2006年10期 1309-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沥青路面核心设计理论的统一

    孙立军;刘黎萍;

    从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方程出发,以上海地区的环境条件为例,按基于性能设计方法优化得出若干路面结构,通过对各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建立沥青层底面拉应变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与路面寿命之间的关系,即导出路面现场疲劳方程.将其与国外主流设计方法和我国规范设计方法中采用的疲劳方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结构行为分析法与国际现行的设计方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统一了目前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设计方程和设计分析理论,实现了路面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的统一.

    2006年10期 1315-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郑木莲;陈拴发;王秉纲;

    依据泰波公式及国外经验,设计出四种多孔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并提出以有效粒径和均匀系数作为描述集料级配的有效指标.考察水泥用量、水灰比及集料级配三个因素,各因素取四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多孔混凝土7 d抗压强度和有效空隙率的一系列回归关系式.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经验公式法.

    2006年10期 1319-1323+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0 ] |[阅读次数:0 ]
  • 砂砾石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邱颖峰;许志鸿;

    以新疆地区酸性天然砂砾石料路用性能为基础,对其应用于路面基层及路面面层进行一定的试验研究,得出砂砾石与碎石一样,当泰波公式中n取0.45时,其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佳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级配范围.另外,还研究了控制粒径对砾石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粒径4.75,0.075 mm两档含量宜多不宜少,粒径2.36 mm档宜少不宜多的结论.

    2006年10期 1324-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用水量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周海生;曹卫东;孙大权;吕晓晞;

    从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用水量与绝对用水量双重角度,讨论水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乳化沥青混合料最终强度为评价标准,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分析用水量对三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从拌和、击实、养生等多阶段研讨水的作用.认为不同级配存在着不同的最佳拌和用水量,拌和水主要起润湿集料的作用,绝对用水量影响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混合料强度形成及最终强度.

    2006年10期 1330-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剩余最短路径算法应用于起迄点交通调查统计

    张小宁;林航飞;陈小鸿;刘淼;

    从研究旅行者的出行行为特征出发,并结合道路网拓扑关系,提出一种全新的剩余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起迄点交通量调查统计.对于每个起迄点对,先找到连接这个起迄点对的最短路径,再把这个路径上调查到的交通量从路段上转移到该起迄点对上.再寻找剩余的下一个最短路径,也把相应的路径调查交通量从路段上转移到起迄点对上.这样重复下去,直到该起迄点对的交通量全部从调查路段上转移至起迄点对.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交通出行被重复统计和被遗漏的情况,还可以为今后的起迄点调查提供更合理的测点.

    2006年10期 1335-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路面管理系统中数据收集样本规模的研究

    袁峻;孙立军;

    以路网所采集数据中的路面状况PCI值为控制指标,引用分层抽样和成数分层抽样方法,确定反映路网平均状态及路网状态分布所需调查的样本大小.在保证数据对路况真实状态反映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调查样本并为路面管理系统提供可靠的依据.

    2006年10期 1340-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定量解析方法

    周立新;

    应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宏观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城市经济、投资,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扩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依据上海市过去10年的数据和确定的外生与虚拟变量值,应用该模型对上海市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例分析.

    2006年10期 1345-1349+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机制的研究

    郑国辉;

    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产品质量缺陷产生的根源、对社会福利的不利影响、如何纠正产品质量缺陷、实现社会福利的改进等问题.同时,将法律机制融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法律规制问题.

    2006年10期 1350-1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平面二维水质模型浓度场可视化研究

    尹海龙;徐祖信;

    以平面二维水质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二维水质模型浓度场的实现模式.技术特点在于:利用非规则网格描述复杂地形边界,采用有限元法离散求解模型方程,引入二次网格分割技术生成等值线等.以此为基础,自主开发了平面二维可视化水环境模拟软件,实现了浓度场的可视化动态演示,直观地展现了浓度场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易于从庞杂的数据中,整体把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2006年10期 1355-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矿化垃圾基本特性研究

    赵由才;柴晓利;牛冬杰;

    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化垃圾的基本概念,比较系统地对填埋时间为13年和9年矿化垃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进行表征,论述了可能的应用前景.认为通过对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就可使填埋场成为生活垃圾的中转处理场所,而不是最终的归宿.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在物理质地上表现出类似砂土的倾向,但在结构和化学特性上又完全有别于砂土,特别是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均明显超过砂土.其中,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高达10%左右,与肥沃的土壤相类似,总氮、总磷含量也高于常规土壤;每100 g干垃圾中,阳离子交换量更是高达0.068 mol以上,比普通的砂土高出数十倍,比肥沃的土壤也高出两三倍.矿化垃圾细料与一般土壤组分比较,其粒径分布具有两极分布的趋势.这些特性均表明矿化垃圾细料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当用做污染物处理基质时,能提供极好的吸附交换条件和适宜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2006年10期 1360-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3 ] |[阅读次数:0 ]
  • 生活垃圾填埋场开采研究

    李雄;徐迪民;赵由才;牛冬杰;

    以上海老港填埋场的开采为例,说明填埋场开采的整个流程.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确定开采方法、技术及程序,采用分层开采、反铲挖掘方式,通过挖掘—卸料—返回—筛分等步骤得到筛分细料,同时在开采过程中需对环境安全影响进行评价.认为填埋场开采可有效缓解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带来的垃圾处置所需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

    2006年10期 1365-1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M-Carbody平台的轿车白车身工艺规划系统

    肖会祥;刘海江;

    分析了轿车白车身工艺规划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基于eM-Carbody平台的白车身工艺规划系统.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工艺数据模型、工艺数据模型信息提取模块以及eM-Carbody平台.依据工艺数据模型,建立零件库、资源库、操作库和工艺知识库等工艺数据库,利用工艺数据模型信息提取模块,实现工艺数据模型与eM-Carbody平台的信息互通.应用该系统成功规划了轿车左前门制造工艺,证明这一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白车身工艺规划的需求.

    2006年10期 1369-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型气动穿孔机冲击功的测试方法研究

    钱华;陆敏恂;徐宝富;程宏;

    介绍了在大冲击功气动穿孔机测试中,一种有独特优点的实验方法,即利用橡胶弹簧变形来测试气动穿孔机的参数,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冲击功进行了能量的分解.计算结果与所测参数相对应,表明所运用的能量分解方法的有效性.

    2006年10期 1374-1377+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汤桥开启系统的复原与改进

    奚鹰;宋木生;陈华;张炳安;

    介绍了天津金汤桥活动跨开启系统的原貌、原状以及原缺陷,阐述了复原手动和电动开启系统的原则,并介绍了平转式开启桥的原理及构成.通过反复探索与研究,成功地复原了金汤桥活动跨手动和电动开启系统.提出了平转式活动跨机械传动系统的回转中心、活动跨的回转中心,以及桥墩中心的设计基准与安装基准必须服从三者同一性原理,并解决了这一平转式开启桥的难题.实践证明,复原后的活动跨开启系统安全、可靠、平稳、灵活.

    2006年10期 137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井水源热泵技术经济分析

    傅允准;林豹;张旭;

    为了研究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应用可行性和正确性,采用实验的方法,实测了深井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年运行费用和全年能耗,并据此分析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能源效率以及环境效益.最后,应用费用年值法,比较分析了数种供暖空调方案的费用年值,得到了不同情况下冷热源方案的最佳选择.在当地政府对地下水不收费用的情况下,深井水源热泵系统仅次于热网(热电联产)+冷水机组方案,优于热网(燃煤锅炉)+冷水机组系统.

    2006年10期 1383-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改性CaCO3代替Ca(OH)2高温净化烟气中HCl气体的研究

    林瑜;陈德珍;魏魏芃;张祚明;

    在分析CO2对Ca(OH)2吸收HCl气体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CaCO3类吸收剂替代Ca(OH)2在高温下吸收HCl气体的可行性.研究表明:Ca(OH)2在高温干式净化HCl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以CaCO3的形式反应的.与普通CaCO3相比,经NaOH溶液改性的CaCO3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在550~650℃的高温段内的反应率甚至优于Ca(OH)2,且在600℃下对应的HCl平衡体积分数与Ca(OH)2相当或更低;因此,可以替代Ca(OH)2用作焚烧烟气中HCl气体吸收剂.600℃是改性CaCO3取代Ca(OH)2的合适反应温度.

    2006年10期 138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基于形态学的语音增强方法

    赵晓群;王津;

    依据数字语音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语音处理的形态学滤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噪声的干扰,对混噪语音质量的增强效果显著.由于形态滤波器的性能与结构元素有关,因此考查了结构元素尺寸的变化对增强语音信噪比的改善情况.研究表明,结构元素的宽度变化对增强后语音的输出信噪比的影响较大.

    2006年10期 1394-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原点无关最近特征分类器及在人脸识别的应用

    谷秧波;武妍;王守觉;朱君波;

    受最近特征线分类器的基本设计思想启发,将最近邻法向平面和空间推广,提出了原点无关最近特征平面和原点无关最近特征空间分类器.与最近特征平面、最近特征空间分类器相比,原点无关最近特征分类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定义的特征子空间不依赖于原点位置,而仅由同模式的若干个特征点决定.这种定义提高了相应的模式相似性度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人脸识别为例,对多种分类器的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原点无关最近特征分类器在识别率、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同阶的最近特征分类器.

    2006年10期 1398-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测井资料反演南海北部陆坡渐新统的矿物组分

    钟广法;李前裕;陈强;马在田;

    南海1148站是大洋钻探计划(ODP)184航次惟一钻揭渐新统的站位,但该段地层取芯收获率低,影响了根据岩芯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地层性质的了解.利用1148A孔连续测井曲线,反演矿物组成,旨在建立渐新统地层剖面.根据岩芯分析资料,将渐新统地层简化为陆源碎屑、碳酸盐、粘土矿物和孔隙四种组分.选取与岩性和孔隙度关系密切的无铀自然伽玛、地层体积密度、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中子孔隙度四种测井曲线,建立测井响应方程组,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地层组分体积含量,其结果与岩芯分析数据能较好地对比.将反演结果回代至测井响应方程组,所得模拟测井曲线与实际测井曲线能很好吻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根据测井曲线反演的地层组分结果的合理性.

    2006年10期 1403-1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到辛群的多重调和映射及其分解定理

    贺群;程成;

    研究从连通复流形M到辛群Sp(N)的多重调和映射,将调和映射的结论推广到多重调和映射上,给出了相应的dressing作用和Backlund变换,并证明了任何一个辛-n-uniton可由0-uniton通过纯代数的方法显式构造.

    2006年10期 1408-1410+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素数p(p≡1(mod 4)且h(Q(p1/2)=1))的表达式

    陆洪文;费奔;

    给出了实二次域Q(p)当类数等于1时,除去有限个以外,素数p≡1(mod 4)的一般表达式.

    2006年10期 141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稳定求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的一个方法

    王德明;

    为了得到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稳定的数值解,对p个不同的光滑因子,分别利用光滑化方法求解,可得到p组带有光滑因子的稳定解.然后利用外插值的方法,外推得到光滑因子为零时的积分方程的稳定解.通过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是稳定求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的一个有效途径.

    2006年10期 1414-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可压缩偏流条件下穿孔板声阻抗率的分析

    姜在秀;王佐民;

    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维可压缩偏流对穿孔声阻抗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偏流对穿孔粘滞效应的影响;在实验中,利用真空泵流装置建立了存在偏流时的穿孔板声阻抗率测量系统,测量了一定频率范围内两块不同厚度穿孔板在不同偏流流速时声阻抗率的变化规律.在偏流情况下,穿孔板相对声阻率的理论结论和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2006年10期 1417-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