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洪洲,朱松晔,苏速,王肇民
以建设中的500 kV江阴大跨越输电塔为工程背景,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悬挂水箱质量摆、阻尼棒质量摆及二者组合控制等3种控制方案,进行了塔线体系有无控制装置的动力特性测试和紊流场多种风速下风振响应试验。通过模型的阻尼比和风振响应方差分析,验证了振动控制的有效性,为实际工程风振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
2003年09期 100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楼晓明,刘建航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对邻近隧道的变形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对邻近隧道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桩基础对邻近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要小于隧道沉降的监测值,最远的观测点距离主楼达1倍桩长,可近似认为处在桩基础的影响边缘,如果以该测点为基准点,隧道附加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就较为接近。这表明了有其它产生附加沉降的因素存在,为此讨论了振陷和地面沉降对隧道产生附加沉降的可能性,地面下沉使长桩基础的实测沉降偏小。
2003年09期 1014-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周定松,吕西林,王莺歌
考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土三者共同作用,以及土的弹塑性性质,采用中厚板理论分析筏板,建立了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筒体结构下桩筏基础受力作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对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明确了非线性分析的意义。研究了地基土应力、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及桩顶反力分布的发展过程,并指出筏板厚度的增加并不总是使桩顶反力趋于不均匀。同时,讨论了土塑性及基础沉降曲面形状对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的影响。
2003年09期 1019-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仇圣华,杨林德,王悦照,张国峰
结合某地下厂房试验洞量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成层各向异性岩体中洞室工程粘弹性问题的反分析方法。反分析计算时采用分层均质模型,将计算区域内各层岩层分别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初始地应力假设成线性分布。有限元分析中,对倾斜成层的岩层、软弱夹层及断层节理等分别划分了单元,以模拟成层岩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洞室工程在受力与变形方面所产生的一些各向异性宏观效应。为使计算过程简化,对离洞室较远的地层按地质资料对材料特性参数赋值,通过弹性反分析计算出地层初始地应力;采用三元件模型,建立围岩粘弹性反分析模型,反演求得试验洞相邻围岩的粘弹性参数值。为工程设计与支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003年09期 1024-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廖宗廷,陈跃昆,魏志红,李明辉
滇西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特提斯演化密切相关。泥盆纪—石炭纪,伴随古特提斯洋开启,扬子大陆边缘发生裂解,兰坪—思茅地块、保山地块等相继形成独立地块,其间被哀牢山洋、昌宁—孟连洋分隔。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滇西发生造山作用,其间在李仙江和澜沧江一带曾出现过火山岛弧。中三叠世,伴随中特提斯洋开启,地壳拉张裂陷,兰坪—思茅盆地开始形成。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中特提斯关闭,本区再次发生造山作用,造成下侏罗统缺失、从中侏罗世开始,由于新特提斯洋开启,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新特提斯洋关闭,本区地壳大面积隆升,并在早期左行、晚期右行走滑断裂的影响下,形成一系列的走滑拉分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本区构造时开时合,整体显示手风琴式的演化特征。
2003年09期 1029-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陶明华,王开发,支崇远,崔俊峰
赤峰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晚期发展起来的陆相断陷盆地,主成盆期为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盖层包括了上侏罗统兴安岭群、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以及孙家湾组。作者首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地层层序及孢粉化石组合序列,并对各地层单元的区域对比关系和地质时代归属进行了简要讨论。
2003年09期 1034-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炜诚,韩志强,许志鸿
采用贫混凝土基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是解决重载交通的一种理想路面形式。贫混凝土基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的不同厚度组合会对路面荷载应力产生较大的影响,考虑实际路面的各种要求,提出了厚度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在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合理目标函数,分析了最佳的厚度组合比。
2003年09期 1039-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黎萍,孙立军
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使用性能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包括新建和改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在内的全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厚度优化设计方法,并分别从设计思想、设计标准、设计方程及流程、考虑的因素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2003年09期 1044-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裘炜毅,赵娅丽,杨东援
分析运输消费者的特征和行为,了解运输需求的发生和变化情况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为此以运输市场营销学为理论基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的特征属性,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细分城市客运的消费者市场,对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展开分析和研究,提出分析方法的流程,并给出示例。
2003年09期 1049-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任杰,宋金星
综述了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及溶融法等以聚乳酸(PLA)及其以共聚物为基材制备药物微球的方法,讨论了上述诸法制备过程中影响微粒特征的因素、微球降解以及药物释放的机理,最后展望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在药物缓释、控释方面的应用前景。
2003年09期 1054-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张永娟,张雄
将不同颗粒群分布的矿粉(即矿渣微粉,后同)、水泥按一定比例匹配,测其净浆流变性能指标及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应用Origin软件,以宏观性能指标为z轴,水泥与矿粉D50(颗粒体积分数为50%时对应的粒径值)差为x轴,水泥与矿粉混合样的粉体D50为y轴,进行三维区域图分析,并综合流变性及活性,给出了水泥-矿粉最佳匹配的定性范围。
2003年09期 1059-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鞠丽艳,张雄
聚丙烯纤维对高温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2.0~3.0kg·m~(-3)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与不掺聚丙烯纤维的普通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抗折强度稍有提高,高温下动弹性模量损失率降低,混凝土的抗爆裂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最后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爆裂性能机理。
2003年09期 1064-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张氢,卢耀祖,石来德
以承受大吨位载荷的门框形立柱为例,详述了结合线弹性屈曲分析和非线性静力有限元分析技术计算结构稳定性的理论和方法。为了更符合工程实际,计算中还考虑了结构材料的非线性。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大型有限元系统,可直接用于计算实际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2003年09期 1068-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瑞华,解跃青,雷雨成
对空气悬架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综述,讨论了空气悬架的刚度特性、有效面积特性、频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空气悬架的准等频理论,从空气悬架受力分析的角度将空气悬架分为直接传力式、间接传力式和复合传力式3类,指出了空气悬架的关键技术和今后的发展动向。
2003年09期 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7 ] |[阅读次数:0 ] - 王晓,黄宗益,汪洪
旋转式拉臂车是一种大载量的拉臂式垃圾运输车,为改善这种车辆的性能,首次对此种类型的拉臂车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液压缸的最大作用力与机构的运动平稳性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性能得到了改善,研究结果与研究方法对此类型车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3年09期 1077-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严鹏,吴光强,傅立敏,胡兴军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模拟轿车三维外流场,得出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模拟计算精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应用优化网格和不同的湍流模型及差分格式,比较了计算结果并与风洞试验结果相验证。提出针对具体模拟对象,选择适当的模拟方法,以提高计算精度。
2003年09期 1082-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冯志彪,陈秀
建立了35kV输电线正常运行状态级联集中参数数字仿真的数学模型,并在已知同步发电机、变压器和综合负载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合于35kV馈电系统数字实时仿真的多模块耦合模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字积分方法。在奔腾Ⅲ500机上的运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正确的,选用的数字积分方法是合适的,并且能实时实现。
2003年09期 1087-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国荪,陈闳中
计算网格是第三代因特网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的研究热点,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共享资源,支持全球范围内分布异构应用程序的运行,其动机和目标是明显的,并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但是目前网格系统尚无一个清楚的定义,因此基于网格语义,通过高层抽象,用谓词/变迁系统给出计算网格的框架模型。
2003年09期 1092-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四清,吴志平,杨殿海,高廷耀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PFAC)、聚合氯化铝(PAC)和高分子聚丙烯酸胺(PAM)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处理工艺,在回流比为20%~25%、水力停留时间(t_(HR))为35min、ρ(PAC)为70mg·L~(-1)、ρ(PAM)为0.5mg·L~(-1)时,其出水铬法化学需氧量(COD_(Cr))为60mg·L~(-1),总磷(TP)的质量浓度为0.75mg·L~(-1)、固体悬浮物(SS)的质量浓度为13mg·L~(-1)左右,均优于设计要求。
2003年09期 1098-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黄渝祥,孙艳,邵颖红,王树娟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证了股权制衡对内部人掠夺行为的抑制作用,通过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数量分析,得出了最佳的股权制衡度范围,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就如何安排制衡的股权结构提出了具体建议。
2003年09期 1102-1105+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8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华
给出C~N空间之间的两类广义Hartogs多面体之间的全纯逆紧映射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充要条件与广义Hartogs三角形之间的全纯逆紧映射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相似。
2003年09期 1106-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少华,任学敏,吴雄华
由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有不同的需求,对利率的走势判断不同,以及基本面的突然变化,经常会导致价格的暂时扭曲。而市场力量又必然使之趋于均衡,因此常常会出现套利机会。据此利用均值-方差理论及最优控制的方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寻求一个最优投资组合。
2003年09期 1112-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祝生祥,李锐,薛春荣,肖志刚
目前还没有公开的关于PuH_3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的资料与数据。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数值自洽场计算方法——离散变分方法数值解相对论Dirac方程,在自由的钚原子和氢原子波函数的数值基及原子能级基础上计算了PuH_3分子的不同几何结构及势能曲线。等边三角棱锥形PuH_3分子基态的数据为:Pu-H的键长l=2.098×10~(-10)m,键角θ(∠H-Pu-H)=119.102°,H-H的距离为3.617×10~(-10)m,轨道总能量为-86 628.701×10~(-18)J,费米能级E_f=-16.856 eV。分析了反演对称等价的分子态以及非质心坐标对轨道总能量的影响。
2003年09期 1117-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姚兰芳,沈军,吴广明,王珏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有机醇盐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酸/碱二步法控制实验条件,结合低表面张力溶剂替换以及甲基非活性基团置换修饰、超声振荡等,在常压下成功地制备出折射率在1.11~1.27范围内的二氧化硅纳米多孔光学薄膜。制备过程中充分注意到稀释、老化、有机修饰表面、热处理和提拉条件对薄膜都有很大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可以对该纳米薄膜的孔洞率、折射率进行控制,尤其是能制备低折射率薄膜,从而为该薄膜的应用开发奠定基础。采用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薄膜中高的孔洞率、低的折射率归结于最终干燥阶段中的弹性回跳。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修饰薄膜的表面形貌具有明显的多孔结构。耐磨实验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2003年09期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吴介达,牛明勤,陆世鑫,詹明军
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Ce_xZr_(1-x)O_2(x≥0.5))的方法:将草酸铈和氯氧化锆先按需要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肼(或肼化合物),在500~550℃热分解此含肼前驱物,可制得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的纳米铈锆复合氧化物,它可被用作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催化助剂。
2003年09期 1127-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甘礼华,张宇星,陈龙武,葛奇
以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通过硅溶胶体系的凝胶过程中添加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并结合非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硅气凝胶,研究了DCCA对凝胶过程和最终所得气凝胶品质的影响。DCCA能使凝胶的生成时间增加,凝胶结构均匀化,构成凝胶的基本微粒的粒径有所减小。在一定的DCCA添加量范围内,随着DCCA添加量的增加,所得气凝胶样品的密度有所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微观结构变得更加完善,孔分布也更加集中。不同DCCA对气凝胶品质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气凝胶的品质就有可能通过调节添加DCCA的种类和量得到控制。
2003年09期 113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