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256876

  • 博士生导师陆光闾教授简介

    2003年04期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博士生导师练松良教授简介

    2003年04期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土流变试验的数值模拟

    冯紫良,范厚彬

    首先讨论了在进行软土工程数值模拟时选取软土流变本构模型的原则 ,然后根据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层叠式的流变模型 ,并利用位移反分析方法求得了土样的有关参数 .由于在进行位移反分析时 ,采用了非线性优化方法 ,为此通过目标函数随各个参数变化的影响分析来确定各设计变量的初始值 .计算实例表明 ,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

    2003年04期 379-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极值风速拟合优化策略

    赵林,葛耀君,项海帆

    在桥梁设计规范中假定风速随机过程为平稳过程 ,风速母体服从指数型分布并以极值Ⅰ型拟合风速极值渐近分布 .然而实际上风速并不严格地满足平稳过程假设 ,且由于样本数据的来源不同和极值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各异 ,对风速母体分布及样本极值渐近分布拟合方法的结论不尽相同 .针对上述问题 ,通过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多种风速母体分布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极值风速拟合策略 .并以上海地区龙华、川沙气象站极值风速估算为例 ,阐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2003年04期 38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的随机模拟

    丁光莹,李杰

    考虑结构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随机性 ,利用非线性Push over随机模拟方法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反应的随机模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参数随机性对混凝土结构不同力学指标的反应进程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反应与塑性铰分布均具有不可精确预测的特性

    2003年04期 3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结构特性分析

    马坤全,易鹏,吴定俊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已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结构特征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拟建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的活载重和铁路设计车速高的特点 ,建立了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空间计算模型 ,并对其静、动力特性进行研究 .重点探讨了不同桥面体系对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静、动力受力特性的影响 ,并分析了结构几何非线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合梁体系桥静、动力特性明显优于纵、横梁桥面体系桥 ,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除对桥梁局部杆件的内力有一定影响外 ,对该桥大部分杆件内力影响较小

    2003年04期 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分析

    徐利平

    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 ,分析了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受力特点 ,指出了超大跨径斜拉桥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塔梁约束方式 ,并重点说明了适合超大跨径斜拉桥塔梁约束的水平弹性约束和冲击荷载缓冲 (阻尼 )约束这两种纵向约束的工作机理和应用效果

    2003年04期 400-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苏虹,胡世德

    目前常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换算截面法和双单元法 .提出一种基于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 ,将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 ,根据其构件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方法 ,并运用这 3种方法对一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进行了分析 .比较分析其计算结果 ,认为基于统一理论的方法是一种分析方便易行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2003年04期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变跨度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

    杨龙才,周顺华,姚燕明

    针对某地铁叉口变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 ,模拟了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地表沉降随各开挖步施工的变化规律 ,同时对相接变跨度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 ,试验预测了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的发生、发展、收敛的全过程 ,所得结果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04期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考虑近壁区域分子粘性的置换通风数值模拟

    马国彬,茅清希

    采用K ε两方程模型对置换通风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 ,其中在壁面附近的粘性支层中采用壁面函数法 ,并对气流组织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可视化处理 .分析置换通风方式在空态和室内有障碍物时气流组织的异同点 ,为研究置换通风方式的特点提供参考

    2003年04期 413-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利用MT新的视电阻率定义提高反演分辨率

    于鹏,王家林,吴健生,张东伦

    在Cagniard提出的传统视电阻率定义和Basokur提出的视电阻率定义的优缺点基础上 ,提出了折衷的新视电阻率定义 ,它不仅可以减小曲线的振荡性 ,而且继承了Basokur视电阻率定义对电性薄层的良好分辨能力 ,并可以避免Basokur视电阻率定义下容易出现的低相位时视电阻率曲线抬升过快的现象 .通过模型和实际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试验和处理解释 ,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反演计算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003年04期 418-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二灰碎石强度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李立寒,谈至明,姜爱峰

    通过室内试验 ,分析含水量、碾压功、压实度、延迟时间和养生条件等因素对二灰碎石强度的作用及影响规律 ,由此探讨二灰碎石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方法 ,对现行规范中的某些规定和技术要求提出看法和意见

    2003年04期 424-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城市轨道交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选择

    顾保南,姜晓明,程曜彦,叶霞飞

    我国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选择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时有增大的趋势 ,这对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改善换乘设计方案是不利的 .因此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曲线半径对工程可实施性、工程费、运营费、换乘设计方案及车辆选型的影响 ,论述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的重要性及合理性 .建议在目前车辆条件下可降低车站两端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 ,同时尽快投入力量积极研究适应较小半径曲线的新型车辆

    2003年04期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城际列车的概念及其开行条件

    徐行方,忻铁朕,项宝余

    城际列车是在世界铁路客运发展趋势的宏观背景下 ,结合我国铁路客运改革的需要 ,推出的更能适应市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旅客列车新品种 .分析了国内外城际列车运行状况 ,并根据我国铁路客运现状 ,提出了城际列车的概念 ,着重分析了城际列车的开行在区域范围、运输能力以及车底设备 (包括车门数量及宽度、车底板高度等 )方面的条件 ,探讨了城际列车在运行距离、列对密度、旅行速度以及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 .最后 ,指出了城际列车的发展需要经历 2个时期 (即既有线运行时期和未来客运专线运行时期 )、5个阶段 (起步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以及理想阶段 ) .从而为优化沪宁杭城际列车既有运行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3年04期 4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事件反应仿真模型

    邹智军

    介绍了事件反应仿真模型建模的特点 .以信号交叉口和公交停靠站范围内的事件反应模型建模为例 ,介绍了将车辆在多种约束条件影响下的逻辑分析过程进行情形划分的方法 .研究表明 ,清晰且符合逻辑的情形划分是事件反应模型准确描述各种交通现象的关键

    2003年04期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地铁票卡相关问题研究

    赵永旭,吕正昱,王伟雯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 ,与其相应的乘车凭证———票卡的流程管理还不够完善 .据此在分析了票卡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票卡管理流程的优化方案 ,并结合票卡销售和票务经营的现状明确了优化策略 ,提出了对优化效果进行测评的评价体系

    2003年04期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导磁纳米晶Fe72.8Cu1Nb1.7V1.5Mn0.5Si13.5B9合金的磁性能

    严彪,唐人剑,张延忠,殷俊林

    介绍了高导磁纳米晶Fe72 .8Cu1Nb1.7V1.5Mn0 .5Si13.5B9合金的直流和交流磁性能水平 ,磁导率频散行为以及高频铁损行为 ,给出了描述高频区频散行为和铁损行为的近似表达式

    2003年04期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与展望

    任杰,吴志刚

    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因此较系统地介绍了用于组织工程中的几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支架材料和三维多孔可降解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发展 ,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结合这些材料综述了血管组织工程和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03年04期 448-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粉煤灰混凝土强度优化设计

    张纯禹,李启令

    综合利用主成份降维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遗传算法技术 ,在粉煤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 3个影响因素之间建立神经网络模型 ,然后应用遗传算法搜索最高抗压强度和相应的配方 .结果表明 :现代优化算法在分析已有实验数据、总结其中的数值规律、进而对材料进行优化设计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03年04期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铰接式高速列车车间悬挂参数优化

    周劲松,任利惠

    以列车为研究对象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 ,建立了三车铰接垂向及横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进行了时域和频域仿真计算 .对铰接式高速列车的车间悬挂参数对列车的垂向和横向运行平稳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得出了结论

    2003年04期 460-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磁流体耦合轮对车辆直线稳定性分析

    池茂儒,张卫华,王开文,张济民

    建立了磁流体耦合轮对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利用数值方法对车辆的稳定性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 ,找出了磁流体耦合轮对的耦合度对车辆稳定性和轮对复位性能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传统固定轮对车辆、独立车轮车辆、磁流体耦合轮对车辆的横移响应和临界速度的比较 ,发现合理选取转向架前后轮对的耦合度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轮对向轨道中央复位的性能

    2003年04期 464-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特征根的跨坐式独轨车辆的稳定性分析

    任利惠,周劲松,沈钢,刘绍勇

    建立了跨坐式独轨车辆的横向动力学方程 ,并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所有轮胎的径向刚度以及走行轮胎的侧偏效应和纵向滑转 .根据动力学方程的特征根分析了跨坐式独轨车辆转向架的运动稳定性 .分析结果表明跨坐式独轨车辆的转向架存在不稳定的蛇行运动 ,其临界速度取决于转向架本身的结构及参数 .特征根分析还表明 ,只有当导向轮胎和稳定轮胎同时贴靠轨道并且其径向刚度要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转向架的运动才是稳定的

    2003年04期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车轮踏面擦伤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和试验

    李景泉,刘继

    论述了机车车辆车轮踏面擦伤自动检测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等臂叉形机构检测擦伤的踏板法 ,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态自动测量的实现 .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同时 ,就有关实际应用问题作出相应理论分析和解决方法

    2003年04期 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超大型构件5坐标加工的坐标后置处理

    张为民,樊留群,陈炳森,梁世升

    超大型构件由于其重量和体积大难以采用传统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加工 ,只能在进行粗略的放置和固定后 ,用机床来找正工件的位置 ,实现“粗调位置—找正拟合定位—建模—加工”的过程 .因此与常见的 5坐标加工中心不同的是 ,超大型构件 5坐标加工中心的 2个旋转坐标既非转台式也非纯摆头式 ,而且在机床主轴上还要安装测量仪器执行测量工作 ,为此研究开发了专门的坐标后置处理算法 .算法采用仿射坐标系变换的方法描述机床旋转A ,B角后的坐标变换 ,通过将仿射坐标轴与机床坐标轴重合的设置方法简化了变换模型 .算法易于编程实现 .用此方法编制的Ideas的CAM软件的后置处理成功地用于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的测量和加工

    2003年04期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时变广义系统稳定性分析

    胡刚,孙继涛

    研究了时变广义线性系统和时变广义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首先利用相关不等式 ,给出了一个时变广义线性系统无脉冲且稳定的充分条件 .该结果可用于对不确定广义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然后 ,在适当的条件下 ,通过慢子系统来判断快子系统的变化 ,并利用Riccati方程 ,建立了时变广义非线性系统是渐近稳定的简明判据 .最后 ,给出了例子以说明本文的结论 .

    2003年04期 48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

    黄天寅,蒋柱武,赵建夫,夏四清

    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行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动力学推导建立了未作稳态假设的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并推导了有关的参数 .通过验证 ,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预测能力 ,可以用于工艺设计和运行优化

    2003年04期 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BS的工程文档信息分类与集成方法

    贾广社,陈建国

    按项目时间、文档内容、文档文件类型等对工程文档信息进行分层 ,以PBS为标识系统 ,形成工程文档编码的目录集成结构模型 .该模型不仅可为业主方所使用 ,也可为项目的参与者如项目管理方、设计方、施工总包方所共享 ,提供及时、准确的项目实施信息为项目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服务

    2003年04期 49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城市经济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数研究

    孔庆瑜,曹钟勇

    以上海市工业、商业、交通、对外经济、旅游、建设和金融等各行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运行状况的实绩考评为背景 ,在建立了相应评价基准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样本企业各项实绩指标与基准指标值的正负偏离度推导出综合偏差系数 ,并由综合偏差系数推导出各行业的评价指数 ,从而起到衡量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状况的作用

    2003年04期 495-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汉字符号)n型仿射Weyl群a值5的A15型双边胞腔

    李峰,陈承东

    通过对D~n 型仿射Weyl群W中a值为 5的一类特殊双边胞腔的左胞腔的描述 ,计算出当n =10时 ,这样的双边胞腔有两个 ,记为Ω1,Ω2 .其中Ω1,Ω2 各含 5 12 =2 9个左胞腔 ;当n≥ 11时 ,这样的双边胞腔只有 1个 ,记为Ω .当n =11时 ,Ω含有 10 2 4个左胞腔 ;当n =12时 ,Ω含有 15 86个左胞腔 ;当n≥ 13时 ,Ω含有 (1/12 0 )(n5- 45n4 + 2 3 45n3- 5 0 3 5 5n2 + 48497n - 17470 80 )个左胞腔

    2003年04期 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博士生导师郭其一教授简介

    2003年04期 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博士生导师徐国卿教授简介

    2003年04期 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